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慎用你的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 燕

  
  “学训始稚”,现代家庭把孩子的教育问题看成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大多数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观,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下面就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谈谈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误区。
  
  ◆案例一:过高期望――要求“换爸爸”的洋洋
  
  洋洋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由于单位转制而下岗。他把自己下岗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经历过人生的挫折以后他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洋洋身上。他自己省吃俭用,却挖空心思让洋洋上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还为洋洋报了很多兴趣班,有少儿英语、钢琴、硬笔书法等。洋洋爸爸对洋洋很严厉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比如在英语培训班上,洋洋爸爸全程监督,只要洋洋稍微动动身体,爸爸就会厉声呵斥……终于有一天,洋洋很认真地跟妈妈商量:我们能不能换一个爸爸,因为这个爸爸实在太坏了!洋洋爸爸听到孩子的“童言”,非常伤心:我还不是为了他好,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建议
  请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
  如案例中的父亲一样,“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我国家长的普遍心态。曾经有一份调查表明,家长对子女的未来职业期望中,被选择频率最高的为医生、工程师等九个职业,80.6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九个职业。但从我国目前职业分布比例看,这九项职业岗位就业人数仅占所有就职人数的6.91%。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社会可接纳的能力形成了极大反差。
  对孩子而言,过度的“压力”会使他难以承受,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会诱发种种不良反应。美国的幼儿心理学博士梅尔梅德曾说过:“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如果给幼儿施加过度的压力,很可能会造成儿童的内向型性格,身体方面也会产生萎缩。”
  因此,家长对孩子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和希望,但不要过高,也不宜过低。目标过高,会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失去动力;目标过低,孩子轻易达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容易丧失上进心。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是最合适的。
  
  ◆案例二:过多保护――“什么都不会”的妞妞
  
  妞妞快四岁了,妈妈一直对她呵护有加。妞妞吃什么都是妈妈自己精心准备好,再喂到妞妞嘴里;妞妞和小伙伴一起玩时,妈妈总是紧张地在一旁盯着,一有危险马上"挺身而出";妞妞的玩具都是经过妈妈精心选择过的,不能脏、不能破,她还每天用酒精把这些玩具全部消毒一遍;为了让妞妞在幼儿园也能得到好的照顾,她每天中午要给妞妞送去一瓶奶;她每天去幼儿园接妞妞的时候,还要准备新鲜的水果和点心……她相信,经过自己的精心养育,妞妞的发育一定领先于同龄的孩子。可结果并非如此,妞妞老师对她说:“妞妞是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想让她有好的发展,你一定要配合教育。”妞妞的妈妈很困惑:妞妞怎么成了“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呢?
  
  建议
  请适度放开您的关爱之手
  妈妈的精心呵护是导致妞妞什么都不会的直接原因。很多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有的像案例中的妈妈一样让孩子吃最精细的,用最干净的,玩最放心的;有的怕孩子吃亏、发生意外,限制孩子的交友、活动空间,不支持孩子通过游戏、家务劳动等进行探索与锻炼;还有的父母一味地娇宠、迁就孩子,很少对子女提出应有的规范要求。
  过度保护将削弱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限制幼儿心理、生理的正常发展。具体而言,父母过于细心,会使幼儿的感觉功能和组织功能受到限制;父母的包办代替,会抑制幼儿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发展,造成幼儿对父母的依赖;父母限制幼儿交友的范围,压抑幼儿活动的愿望,会使幼儿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易出现顺从、依赖、退缩等问题行为;父母对幼儿的盲目宠爱,会使幼儿的欲望不断膨胀,易产生自私、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
  因此,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必须适度放开关爱之手。正如美国的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所言:“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家长应该鼓励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洗洗自己的小手绢这样的小事情;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在人际互动中学会谦让、同情、分享、合作;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探索外界事物与环境,激发求知的欲望;引导儿童走进生活,并参与到日常生活情景之中,与成人共同感受生活情景中的种种疑难问题,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自己进行判断和认识,作出选择,以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案例三:过度教育――“拒绝读写”的强强
  
  
  强强出生后不久就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识字,强强两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好几百个字,妈妈为这样的“教育成果”而高兴。于是她逐渐加大了让强强背唐诗、认字、写字的强度,强强4岁的时候,已经可以浏览简单的故事书了。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却感觉强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认字了,而且一教他认字他就不停地挤眼、坐立不安。他甚至以装病、弄伤自己的手等方式拒绝读书写字。
  
  建议
  请多给孩子玩耍、游戏的机会
  强强之所以表现出强烈的“抗拒读写”行为,与家长过多、过早进行知识教育的做法密切相关。很多父母不惜牺牲幼儿玩耍和睡眠的时间,让孩子学习本该以后学的知识。殊不知,过度教育很容易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由于成人过于密集的知识教育,剥夺了幼儿独立活动和主动探索的机会,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幼儿身体瘦弱,容易疲劳,缺乏耐久力,情绪不安、不合群,甚至导致“神经质”,产生厌学、焦虑等现象。这也是案例中强强之所以以过激的方式拒绝读写的根源所在。同时,家长只重视智育,而忽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将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早期教育必须以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基础。玩耍与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玩耍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家长应该在幼儿的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违背幼儿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过多教育、强迫教育。正如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孩子以游戏为生命,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