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校生心理特征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 敏

  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我国教育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革,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职校生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应是开启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金钥匙。为此笔者对400名中高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调查,希望能为职校生的心理辅导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中高职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
  
  学生从普通初中、高中进入职校,最主要的变化是从单纯的求学、求知期进入了求职与创造期,随着学习环境、教育方式、学习压力、人脉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
  减负心理 中学阶段几年苦读,一直承受着来自考试的沉重压力,大部分学生认为过了“独木桥”就可以开始轻松的生活,因此有61.5%的高职新生和39%的中职新生存在着一种“解放”式的轻松与愉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走出这种减负的心理状态。
  孤独与不安心理 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学习模式、管理方式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容易产生孤独不安,甚至是茫然和苦闷的情绪,部分学生还会因为不适应职业教育宽松和开放的管理方式及多样、自主的教学方法,出现找不到自学方法,失去学习方向而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有31.5%的高职新生和45%的中职新生始终将自己困在中学生的状态中,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
  失落与自卑心理 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读职业院校并非是他们的意愿,寒窗苦读后没有进入自己的理想院校,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心中的失落感可想而知。所以才会出现58.5%的高职新生和36%的中职新生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自卑感的现象。
  
  
  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差异
  
  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及学龄、生活阅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入校后的心理变化的确存在明显差异,如高职学生减负心理(61.5%)、失落心理(58.5%)明显强于中职学生,中职学生这一比例分别是39%、36%;而中职学生在孤独感(56%)、依赖心理(56%)及角色适应(45%)等方面的问题比高职生更突显,高职生这一比例分别是43.5%、30%、31.5%。
  试读思想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没条件读高中,更不能上大学,只是由于年纪太小不能进入社会才在家长的强迫下进中职读书,这部分学生占被调查中职生总数的20.5%,他们没有目标、自理能力差、缺乏自知力,对前途一片茫然。
  情感困惑 有27.5%的中职学生内心有很多困惑,又不知怎么缓解压力,有些学生会通过谈恋爱来释放心中的不悦。据调查发现女生占了这部分学生的63.6%,明显高于男生,这和女生本身内向,很少参加文体活动有关。
  厌学现象严重 很多中职学生被家长强制送进学校,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再加之对家长为其挑选的专业不感兴趣,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也就成了这些学生的普遍行为表现,更有甚者选择出走。有22.5%的中职生心存较重的厌学心理,其中男生比重略高于女生,但选择离校出走等极端方式的女生要多于男生。
  
  中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
  
  基于中高职学生心理差异,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也应该有所不同。高职学生进校后其主要的心理变化为减负心理、失落心理及角色的转换与适应,分别占被调查学生的61.5%、58.5%、31.5%,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学生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很现实的问题。而中职学生进校后主要的心理变化为孤独感、依赖感和角色转换与适应,分别占被调查学生的56%、55.5%、45%,即有一半以上的中职学生心理还不成熟,情感比较脆弱,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应该以此为主。
  高职学生的减负心理主要体现在刚刚结束中学生活的大一新生身上,他们来到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长和老师的监控而不能自律。对于这些学生要帮其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使其有新的学习动力。新目标要具体、有层次性、切合实际,这样才具有可行性,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失落的心理主要是部分高职生对自我认识过高、期望值过高造成的,因部分学生的最初目标本不是职业院校,因而有明显的失落感。学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避免这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认真帮其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重新调整目标,同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在交往方面,要指导他们认识大学与中学的异同,确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寝室、班级做起,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表现自己、充实自己。在意志上下功夫,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缺乏毅力、自制力和自控力,不能自觉而持久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高职学生知道就业压力,知道财富的重要,但不能持久地约束自己,获取职场的专业武器。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自觉锻炼意志品质,通过自我度量,强化其持久坚持的能力。告诉学生“胜人者力,胜己者强,胜己就能胜学”,就能把远大理想和实际的行动结合起来,就能使自己将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贯穿到每天的学习过程中去。
  中职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因此老师的关爱是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投入新生活非常关键的因素。不能读高中考大学也许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因此教师要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中职学生在家时多由家人代劳,因而入校后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欠缺。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传、帮、带,培养其自理能力,并帮其找出自理能力不足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适当肯定他们的能力,鼓励他们克服依赖性。还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情况及社会用工需求,对中职生进行专业思想和就业情况的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提高处世能力,处世能力提高了,明事理了,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新观点、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一是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增长才干、提高悟性,并接受锻炼,磨练意志。二是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解,心胸要豁达大度、遇事头脑要冷静,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三是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文化和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班风,提升学生的集体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解能力,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精力聚集到学习和求知的氛围之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