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心无价――例谈对课堂计划性的理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有的教师对于教学的有计划性都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在恰当的情况下,依据学生的临时特点,适时改变教学计划,我想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以学生的心理走向和价值取向为根本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最新主张。当然,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储备,并具备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既要放得开,也要收的回(脱离课本教学而又能归于课堂教学)。最近的一节毫无准备的“自由课”就更加让我坚信这个“无计划性”(不是以教师先前的备课笔记的时间来安排,而是以学生的临时特点为主体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观点。
  在结束了一个单元的“体味至爱亲情”的教学后,我将会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追寻文明的踪迹”。
  今天,我上第一节课。
  昨天晚上下起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我在想着教室外的那棵玉兰树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不知会零落成什么样,这不禁让我想到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也不禁脱口而出。但很快,我就找回了思绪,我知道,按照教学计划,今天我要给学生讲解柳永的《雨霖铃》。柳永的词,是我做学生时就喜爱的,所以,我也早想给学生介绍这位我喜爱已久的北宋词人。
  快到教室了,我又按照备课笔记,把上课的思路重新整理了一下。对于这节课,我充满了信心,我想我一定会给学生一节生动的散文欣赏课。
  当我迈进教室时,我突然看到,好多学生都趴在窗户上往外看。我当时有点生气,快上课了,学生不是在预习,却在向外张望。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你看,那玉兰花都被昨天晚上的风吹掉了。”说着,似乎要哭的样子。我的心里不禁有一丝颤动,多么可爱的学生,多么纯真的心灵,过重的学业并没有淹没他们美好的心。我也走向窗户,向外看去,是的,原先一树的玉兰花,现在都离枝而去了,难怪学生们这样痛惜。我不禁想起,我刚才的担心真是可笑,已经有这么多的孩子们在关心着那棵玉兰树了。
  突然间,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以此为契机给学生上一节“自由课”。想到这,我赶紧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对,可以通过这样一节课对我们刚讲过的“体味至爱亲情”作一个深化和总结,而且这是学生由感而来,一定会比我以前的“一言堂”有更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对这个想法有了一丝怀疑,万一把握不好怎么办?片刻的犹豫后,我回到了办公室去取我的计算机,想到我可以从学生以前熟悉的《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来作为这节“自由课”的导入;然后,我可以由孟浩然的诗、李清照的词深入,由唐代无名氏的《金缕衣》来由课外转入课内;然后,可以让学生再阅读几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于是,一节“自由课”的安排便在一瞬间形成了。
  我很快回到了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切将按学生的思路进行了,我不禁吸了一口气。随着上课铃的响起,学生们仍不舍离开窗户,虽然料峭的春寒还令人发颤。我不禁为学生的那颗善良而纯真的心而感动。
  随着一声“上课”响起,学生不安地坐下了。我很快地想了一下上课的思路。“好,同学们,请往黑板上看。”学生们很快将视线从室外转到了室内。他们在我的示意下读起了这首熟悉的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学生诵读的一瞬,我不禁想远在千年以前的李易安如果知道今天有这些学生正用她的这首词来表达对一棵玉兰树的痛惜将会作何感想?我适时地对这首词的情感内涵作了一下解说,这样学生由词而再一次转向了教室外的那棵玉兰树。
  于是,我又找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了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样一下子让学生又好像回到了孩提时代,他们又一次不停地向外张望,有的学生甚至拿起了他们在教室外捡起的玉兰花瓣。
  这时,我又引导他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上学期学过的《红楼梦》中的《葬花吟》吗?”学生们纷纷响应。于是,我找了一个较擅长诵读的女生来背诵它: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时,学生全沉浸在她的诵读中。这时,我打开了计算机播放了《葬花吟》的电影剪辑。看着那优美的画面,学生再一次抬头向外看去,有的学生竟如黛玉一样流下了泪。
  这时,我知道,需要把学生的思绪转到课内了。
  于是,我说:“同学们,真如大家所熟悉的这些诗词一样,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更应把握好今天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抓紧时间做一切我们可以做的事。也正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咏叹的那样,在可能的情况下,就去向所有的人表达我们的爱。”
  这时,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唐代无名氏的《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我说:同学们,这首诗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天,大家为教室外的玉兰花而伤感,但我想,我们应如这首《金缕衣》所告诉我们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也就是说,在它盛开的时候我们要去欣赏它,不要在它落去了才去惋惜,这也正如,我们在上一单元一直说的那句话,不要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人悔恨无限的局面。(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句话。)这时,学生们情绪很激动。我知道,我快要成功了。我接着说,现在请大家把课本翻开让我们再一次“体味至爱亲情”。
  这样,我就又让学生把之前学习过和阅读过的《陈情表》、《项脊轩志》、《热爱生命》等文章读了一遍。我注意到有的学生竟流泪了。我又恰当地对这些文章作了说明。
  下课铃响起了。我成功的完成了一节“自由课”,一节真正的以学生为主的课,一节由课外及课内的活动课。
  我一直认为,新的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对学生高尚的人格理想与道德情操的构建,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境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很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今天,这节“自由课”的成功进行更使我坚定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6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