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术的美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元阳

  常听到有人抱怨,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我们已经无法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了。对于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宁愿在网络上查阅资料,也不愿意去享受阅读的乐趣。但是,一本好书的价值永远是不能替代的,而读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与心灵契合的旅程。
  大体说来,信息技术教师读书,不外乎以下几种目的:一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读,这是一种吃快餐式的读法;二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读,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个体成长的追求;三是闲来无事,随手而读,却也偶有所得,乐在其中。开卷有益。
  您是否因为读了某一本书而使久而未决的难题豁然开朗?您是否因为读了某一本书而对自己的教学之路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您有过上面的阅读体验,您是否愿意与大家分享您的这一次读书经历?
  好了,还是让老师们用自己读书的心路历程和书中精彩的篇章来为我们娓娓道来吧!
  主持人:魏宁(E-mail:wn828@126.comqq:354986136)
  
  技术是知识进化的主体。一般的论述中,“技术”被概括为“通过改造环境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毫无疑问,信息技术也是一门技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掌握这门技术中的很多方面。
  专业发展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对技术的学习也就永不停息、永无止境。在这夸父追日般的漫长奔跑中,我们感受到了技术学习的枯燥和痛苦,能够让我们坚持下来的,就是对技术的热情追求和探索精神。
  对学习者来说,艺术类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享受快乐和陶冶情操的过程,而技术的学习过程却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的兴趣去支撑,只有在掌握它之后,才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一旦技术的难度使我们无法掌握它,就很容易让人灰心丧气。因此,技术通常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只有在驾驭它之后,才有一种可以俯视的成就感。
  技术类的书籍,也多是一副冰冷的面孔,而我们对技术的学习,却又不得不与它打交道。因此,行文活泼、语言幽默、深入浅出、高瞻远瞩的技术类书籍,是信息技术教师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这样的书籍,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技术的美感和热情。
  ● 技术的美感
  技术本身是美的,因为技术的支撑――科学,本身就是美的。技术的美感正是来自于它蕴藏着的科学的美以及它的匠心和智慧。而当技术被糅合进作品和工具之后,又会从视觉和思想上给人美的启迪和享受。
  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对光和色关系的科学发现,使得视觉艺术有了科学的实现基础,艺术家的创作也从感性向理性上升。技术常常依附于科学,因而技术的美感相比艺术来说更加理性。当我们现在回过头看一些历史上的很有名气的艺术品时,有时还会看到它们违反科学常识的痕迹,如透视和解剖上的错误,包括达・芬奇在内的名家也难以避免,因而他提出应该以科学的认识进行创作。
  技术的传承,最容易采用的形式,就是书籍。一本好的技术类书籍,不仅能让我们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而且事半功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某一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能够得到一本好书的指点,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类书籍几乎是凤毛麟角的,远远不像文学艺术类书籍那样俯拾即是。
  如果技术类的书籍能够做到很艺术地来传承技术,实在是学习者的一大幸事。从李涛的《高手之路》系列书籍我们可以看到,有时看似很复杂的技术,学习起来其实很简单;而从李治的《别告诉我你懂PPT》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有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技术,掌握起来却并不容易。
  能够让我们体会到技术美感的书籍,常常是依靠其作品的美感和语言的美感来打动人的,这类书籍,也往往以视觉艺术类的居多。通过计算机来创造和实现视觉艺术,已经成了技术与艺术最好的结合。
  ● 作品的美感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可能都对《照像馆的故事》有很深的印象,那驾四轮马车不知带领过多少人走进了图像处理的艺术殿堂。
  《照像馆的故事》不只是一本书,同时也是一部大型情景化的Photoshop教学片。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的书籍加光盘的形式,尤其是教程类的书籍。这种司空见惯的形式中,书籍是平铺直叙的教程,光盘是配套的素材或者是视频格式的讲解。
  《照像馆的故事》却不是这样。在它的三张随书光盘中,是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呕心的制作。不仅仅是每个例子,甚至每个场景、每个道具,都是计算机精心绘制而成的。在点击一些物品时,甚至会标注上绘制所用的时间,有时一件简单的器具,就花费了作者30个小时的时间。如此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们着实感动。
  放入光盘,启动程序之后,即有一种观赏艺术大片的感觉,那些气势恢弘的渲染、精细入微的刻画,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的陶冶,更是心灵的震憾。
  在300年前的一个小小的快乐镇里,衣冠楚楚的绅士驾着18世纪的四轮马车正风风火火地奔向阿道贝照相馆… …一部情景化的大型Photoshop交互式教学影片《照相馆的故事》正在上演。浑厚、震撼心灵的旋律伴随精彩绝伦的流动画面使人目不暇接,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楼群,生机盎然的非洲部落村庄,雪花飘飘、宏伟壮观的日本富士山,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罗马的凯旋门,美国的自由女神,美丽可人的海底热带鱼,潺潺流水、风景如画的中国风… …
  情景化的交互式教学,56个精彩的例子,从几何形体的绘画入门到富有质感的广告应用;从一笔一画的绘画技法,到形神兼备的插图插画;从色彩斑斓的高阶特效,到浪漫幻想的自由创作;从平面动画的渗透结合,到计算机绘画的语言探索… …让我们领略到了Photoshop无与伦比的强大功能和极度广阔的创意空间。
  如果不是看到光盘中录下的制作过程,“狮王艳后”那幅作品很容易被看成某一著名画家的工笔力作。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在计算机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艺术化地创作出来的。书中的其他作品也都具有各自的技术和艺术特色。
  如果学习能够成为一种享受,学习能够成为一种快乐,我们何乐而不学呢?
  鉴君再现创作室的《照像馆的故事》在2000年第八届法国莫必斯国际光盘大赛中荣获“中国杯”和“技术奖”,虽然书中涉及的软件版本对现在来说有些古老,但它的艺术高度和技术水平仍是很多同类书籍不能企及的,当之无愧地成为计算机图像艺术的经典教程。
  在国外图书中,斯迪夫・卡普林的《以假乱真的艺术》,也是一部极具美感的作品。卡普林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图像艺术家,也是一位务实高效的插画家以及蒙太奇魔法大师,他最了解迫在眉睫时,怎样才能快捷高效地得到充满想象力的创意图像。他熟稔计算机图像高手们常用的、并非广为人知的操作秘诀,对于那些想用Photoshop创建逼真特效的专业设计师、图像艺术家、插图画家、修版师和设计媒体与插图专业学生来说,他已成为他们追随的领袖榜样。在各个设计网站和著名杂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这本书的推荐、评价:
  《以假乱真》一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书中那些其他书籍未曾论及的精华。蒙太奇艺术家们苦苦追寻的精彩技术都在此中。挖掘,深入挖掘,尽力挖掘吧。”
  “全书文笔流畅,见解深刻,插图精美,基于大师自身的经验,一步一步教会读者……快速、易于掌握的捷径。”
  “学习运用卡普林快速简单的捷径,再现令人惊异的特技效果,贯穿于书中精妙的提示,揭开了Photoshop技术的神秘面纱。”
  这样的优秀书籍还有很多,如《Photoshop影像密码》、《Photoshop创意圣堂》等。
  ● 语言的美感
  “在Lab模式下,读者如果拖动L滑块,直到将整个L通道湮没在黑暗中,将会惊奇地发现图像上还存在着一缕深蓝和一抹残红。热烈的红和冷静的蓝,感性的红和理性的蓝,在黑暗中也不会消失,如同黎明的晨曦和落日的余晖。”

  这是《选择的艺术》中作者对Photoshop的描述。能够将深刻的认识以如此精炼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相信它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对某一技术正确而敏锐的概括,也能折射出作者自己的技术功底:
  “Photoshop就是这样一个软件,它把冷静和热烈、感性和理性不动声色地结合起来。在我看来,这正是它不同凡响的魅力所在。
  可惜的是,在学习和使用Photoshop的过程中,许多人过多地让感性指挥自己的思维,很少对Photoshop进行过理性的思考。涂鸦是随意的,选择是随意的,校色是随意的,就连体会也是随意的,最终陷入颜色的漩涡不能自拔。”
  在作者的笔下,就连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都充满灵性,可爱至极,让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它们呢?
  “在我看来,贝塞尔曲线就像乐器上的琴弦,能够弹奏出非常美妙的旋律,它使Photoshop充满了灵性。”
  平面设计的初学者,常常对“通道”望而生畏,先入为主的恐惧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通道的:
  “其实通道冷冰冰的外表下是一颗睿智的心,如果你善待它,它会给你很多的回报。这是一位孤独的智者。”
  对学习者而言,这些话不仅是鼓励,更是作者的期待,让人能够感觉到老师就站在身边,慈爱地对你说:别怕,不难学。
  《选择的艺术》其实包括三本书,分别是《选择的艺术:Photoshop CS 图像处理深度剖析》、《选择的艺术:Photoshop CS图层通道深度剖析》、《选择的艺术:Photoshop CS2绘画技法深度剖析》,其中第一本书是这个系列的开路先锋,它的第2版已改名为《选择的艺术: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深度剖析》。该系列书籍对Photoshop中最重要的通道、混合模式、图层、蒙版做了深入的讨论和剖析,并对鼠绘技法和两个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命令――“计算”和“应用图像”也作了深入剖析。
  《选择的艺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展现了图像处理的精髓部分――如何选择。全书形式活泼,语言幽默,行文流畅,见解独到,案例精致且很有代表性,是Photoshop学习者很好的指路人。语言上的美感,是它的一个很吸引人的特点。作者凝炼而精致的语言,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会Photoshop的技术难点和真谛,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技术的美感。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无法对众多的优秀同类书籍作评和推荐,只选择部分代表性的书目列于文后。由于个人视野的局限,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愿各位教师进行图像艺术的技术学习时,能够避免步入晦涩难懂的技术类书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全局角度深入细致地进行技术升级。
  技术与艺术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技术铺垫之后,我们也往往就有了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的工作充满艺术,当我们的技术充满美感时,学习的过程也就充满了快乐。
  
  相关图书书目:
  □《照像馆的故事》,鉴君,王且力编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年1月。
  □《Photoshop创意圣堂》,[韩]金冬美等编著,郑振华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4月。
  □《以假乱真的艺术》,[英]卡普林著,杨志锋,杨昕立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
  □《选择的艺术:Photoshop CS图像处理深度剖析》,关文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1月。
  □《Photoshop图层与通道艺术》,雷波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9月。
  □《Photoshop修色圣典》,[美]马古利斯著,邓力文,毛晓燕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8月。
  □《Photoshop影像密码》(Photoshop解像),[台]游闵州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Photoshop Wow!book》,[美]戴顿,吉莱斯皮编著,贺倩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9月。
  □《Photoshop 影像修饰艺术》,[美]海恩斯,克鲁普斯,达根著,邓郑祥,张海燕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1月。
  □《选择的艺术:Photoshop CS图层通道深度剖析》,关文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2月。
  □《Photoshop图层与通道艺术II》,雷波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4月。
  □《突破平面:中文版Photoshop CS4设计与制作深度剖析》,李金荣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