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语教学中任务型活动有效性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该研究从教师实践者(practitioner)的角度出发,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上开展任务型活动并调查了这些活动的效果。研究发现,在任务型活动中,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任务型活动仍受传统教育因素的影响,仍需外来的压力与监督,同时这些学生又兼具了互联网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对教师组织的活动有着自己的看法。就此本文提出,作为一种传入中国的英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活动设计仍然需要兼顾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的国情。该研究可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本土特点 英语专业教学
  【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ask?鄄based activities of a second?鄄year?鄄English?鄄major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ractitioner.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articipants still need external pressure and supervision and the students had their own viewpoints towards these activities. Based on this stud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when designing task?鄄based activities, college instructors should take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traditions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educator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ask?鄄based instruction; local situation; English majors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到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级项目支持。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89-02
  一、引言
  教师作为权威人士教授给学生知识的传统授课方式受到诸多批评,理由是这种做法把作为学生被动接收器,来容纳教师传授的知识。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已经远远不同,这种填鸭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法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需要。
  指导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理论(Vygotsky, 1978)认为,学习首先发生在人与人以及社会层面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单向对学生的互动变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应成为更主动的学习者,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在此背景下,外语界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希望找到新的出路。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从80年代以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任务型活动的研究不断开展(Ellis,2005; Littlewood,2004;程晓堂,2004;池丽霞,李洁波,2012;邓杰,邓颖玲. 2007; 丰玉芳,唐晓岩2005;苏秋萍 2005;张思武,2007)。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师单线传授知识,可以推动以及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本研究调查了在中国本土环境下任务型活动施行效果以及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二、任务活动的设计及其开展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该研究在作者教授的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的精读英语课堂上开展,学生共38人,分为两个平行班。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现代大学英语》。授课涵盖了9个单元。每周四课时,课时较多,从而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二)研究问题
  对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学生的感受如何?哪些活动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些活动具有良好效果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活动效果较差,如何改进这些活动?
  (三)课程任务设计及研究方法
  根据教材话题,任课教师组织了四项任务:背诵、读后感、戏剧表演及单词竞赛。活动目的包括1)丰富课堂活动,将课堂延伸出去。2)综合平衡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了调动积极性,这些任务计入平时成绩,在课程结束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表是本课程组织的几项任务及说明:
  三、调查发现
  (一)外来压力与学习动力
  调查发现,虽然已经是大二,学生仍然希望能有些外在压力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学生学习动力仍然与教师的硬性要求或说外来的压力有关。下面部分学生的反馈。括号内为班级以及学生代号。
  “尽管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但依然需要许多外力来督促,所以背诵课文和单词有利于扩大我们的词汇量,也能学习到新的句型及语法,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C2 S7)
  “读后感:在课外,若无此项活动,可能便不会阅读英文文章,有了强制力更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此项活动提供了大家若同看一本书的交流平台” (C2 S9)
  词汇比赛很好的监督了我这种自觉性不高的人去背单词,词汇对于英语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词汇比赛还是很有意义且很有必要的。 (C2 S12)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说明学生仍希望能够借助外界的压力来推动自己的学习,对学生的这种习惯教师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合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的学习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学生对任务的看法
  总的来说,学生认为该学期组织的任务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学生对于参加的活动有很深的认识,了解到这些活动对他们的意义。这一点对于将来组织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部分学生的意见(原文)如下:   我认为背诵的确使我们受益颇多,因为我们在写作中一直存在中国式思维,用词不当,描写不准确,但是通过背诵,我们对单词句子的积累增加,这样使我们在写作中做得更好。(C2 S1)
  读后感―最有助于提高自己阅读鉴赏能力的活动,一篇好的读后感是建立在对文章的透彻理解基础上的,它要求写作者对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非常有助于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个人的独立之思想。(C2 S16)
  在戏剧活动中,我学会了去查阅电影的历史背景,对美国文化的具体各方面,如司法制度,宗教渊源,种族歧视等各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书本上所不能体会的,同时通过模仿配音,我相信自己今后在看电影时不会再随便就看完了,而是学会将其中口语化的常用词汇记录下来,充分学习。(C2 S1)
  最喜欢单词与背诵,跟读后感写作结合起来,可以练习一下刚学到的单词和句型。(C1 S10)
  在这几项任务中,戏剧表演这一项可能最有争议。任课教师在安排这项任务时,也预料到这项任务难度偏大,对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下面的调查引文中,学生提出了他们的不同看法。
  我认为Drama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达到的效果远远不止愉悦课堂气氛……从选剧到选段,再到写台词,背台词,熟悉语境和情感,这一整个连续的过程所锻炼的不仅仅是单词,语法,更有一种亲临现场的外语氛围,培养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应该大大提倡。(C2 S18)
  最喜欢& 最讨厌的活动:Drama 配音这本应是个很有趣的活动,但是前期准备的不足让这个活动的效果比较打折。因为这个活动准备需要协调其他人,大家配合的时候一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C1 S9)
  Drama秀是团队性的活动,有利增加团队协作的交流的机会,而且属于给我们提供了“说出来”的英语的机会 (C1 S14)
  我是drama小组的,但我都没有做什么,这是我的失职,其实应该组成一个评委小组,然后给同学们的表演评分的,这样应该会更有趣,但是通过Drama活动,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单词,口语。 (C2 S3)
  可能是第一次配音的原因,加上也没有和组员排练很多,结果并不是很好,但这变成了一份经历和体验,让我知道配音的方式,即使以后再做,也不会胆怯了。听说配音还能提高口语,所以一定要多试试。(C2 S8)
  从上述意见可以看出,该项活动存在一些组织方面的问题,比如部分同学准备不够充分等等。有戏剧组的同学进行了自我反思,认为自己可以让这项活动更加成功(C2 S3)。但是,学生能够认识到这项活动的好处(C1 S14)以及在组织活动中的问题,并且从这些不足中学习到下一次组织活动的经验(C2 S8),这些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四、讨论及思考
  (一) 课堂任务中传统与现代之角色
  从社会文化角度(Lantolf, 2000)分析课堂任务,背诵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依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于背诵的态度比作者所想要更为肯定。任课老师预计有可能会遭到部分同学的抵制,然而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背诵持肯定的态度。这很有可能与中学带来的习惯一致,也说明了该活动有其优点。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另外,教师也不能低估学生的这种习惯,可以利用这种信息安排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其他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使得任务型活动能够与本土情况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从戏剧表演任务中,可以看出现代的视频媒体之利。部分同学认为戏剧表演有些不尽人意,但是大部分认为问题出在该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上而不是对戏剧表演本身有意见。在现代媒体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视频媒体使用广泛,而且对利用音视频材料普遍持肯定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视频媒体的作用值得教学人员进一步探索。
  (二)课堂活动参与之班级差异
  学生对于任务的不同感受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观点,另一方面,班级以及小组的气氛和互动也会直接影响到该学生的态度。通过对比发现,这种情绪基本以班级为单位,一个班对老师组织的这些活动比较肯定,配合也较好,而另一班有几位同学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在配合方面尤其是戏剧表演活动开展得不是很成功。在年级、专业、教师和课程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班级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种集体的风气最终会影响到所有个人,因此也需要重视。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平行班的教学建立在相同的教案基础上,但是如果每个班的个性不同,如何在教学中针对班级的特点进行教学也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三)师生关系之责任与自主、抵制对抗与合作
  在组织这些任务时,教师把一部分权力或者说责任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负责相应的活动。把部分任务的组织权力下放给学生也意味着不可知因素的增加,给教学带来一些挑战。然而,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知识学习的过程,在与同学协同完成任务、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独立做事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比学到几个单词和词组重要得多。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虽然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力或者责任,但是大部分在任务完成上仍有欠缺,教师需要提供较强的指导和支持,而且有时仍需老师做出决定。而且,任课教师发现,在与老师就相关活动交往的过程中,学生依然希望老师扮演比较权威的角色。在未来的活动中,可能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减少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此外,在任务的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配合较好且认为他们从中获益匪浅,但是也有部分对开展的任务并不完全认同,对教师而言,需要深入了解这些抵制对抗的原因以有利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池丽霞,李洁波.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4),62-63.
  [3]邓杰,邓颖玲.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 外语教学, 2007(9): 45-49.
  [4]丰玉芳, 唐晓岩.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6): 35-38.
  [5]苏秋萍.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与综合英语教学――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在Christmas单元中的教学实验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 2005(4): 35-42.
  [6] 张思武. 论任务型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英语课程标准》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四题之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98-107.
  [7]Ellis, Rod.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ask-based teaching[C]//Eli Hinke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hwah, New Jersey, LEA. 2005, 713-728.
  [8]Lantolf,James.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Littlewood, W. The Task-based approach: Some questions and suggestions [J]. ELT Journal. 2004, 58(4):319-326.
  [10]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作者简介:
  王素娥(1974-),汉族,山东人,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语言社会化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教师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459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