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多同学在进行了大量作文训练之后依然对写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大家对在高考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心中没底。虽然要想提前预知高考作文题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高考作文命题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每年进行高考备考之时,全国各省市的重点中学都会命制大量的作文试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训练,而命制这些试题的老师极有可能会参与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重点中学命制的作文试题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有了一种直接的联系。所以,我们特开设“名校金题”栏目,每期对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作文备考试题与优秀例文进行展示,并邀请该校的语文名师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以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本年度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意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的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大家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对材料作文的审题,应该树立三个理念。
  首先,要有论题意识。所谓论题意识,就是要找到写这篇文章必须论证的问题。在这则材料中,甲老师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而乙老师的做法显然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甲、乙两位老师的不同教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为什么乙老师的教学观是正确的,而甲老师的是错误的?这就是所写文章要论证的论题了。
  其次,要有读者意识。作文要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就必须有一个虚拟的读者。考生要针对这个虚拟读者,和他交流,赞同或反对他的观点,条分缕析,使他认同你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不会空泛,文章才有逻辑张力。这篇作文的最佳虚拟读者就应该是材料中的甲、乙两位教师。
  第三,二次定义。论题意识、读者意识明确了,文章的立意也就明朗了。作文的论题意识、读者意识和立意是相伴相生的,核心立意确立后,就必须对其阐释和分解,这就必须要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重新定义,这就是二次定义。例如,材料中甲老师“带点嘲笑的口吻”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此,“尊重学生人格”就是对材料的二次定义。同样,“质疑”这一词语也是通过对材料二次定义得出来的关键词。
  综上所述,这篇作文的立意应该围绕“尊重学生人格”和“鼓励学生质疑”来写正确的教学观,因为材料中导语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这和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的要求是一致的。
  佳作展评>>
  独立思考方为教育初衷
  文/王诗烨
  面对学生对书本内容的质疑,甲老师不以为意,不加关注,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乙老师勤于启发,鼓励思考,拒绝迷信。课堂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引发了我们对这两位老师教学观的思索。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方为教育初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如韩愈所述,老师应成为学生援疑质理并进行探究思考的导航,而绝非照本宣科且忽视个性化教育的角色。甲、乙两位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落入了因原著而划地自限的泥淖中;后者冲破了“权威”的束缚,并激励孩子超越前人。诚然,教育的宗旨便在于通过个性化教育而达到“树人”的目的。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孔子曾与学生亲切讨论,答疑解惑,其启发性教育思维使人获益匪浅;鲁迅先生犹记得给予他思维启迪的藤野先生,朝花夕拾时仍不失感动;在肖复兴笔下,叶圣陶老师所给予的引导与鼓励犹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使他在摸索前路的艰难旅途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探究与质疑精神的启发。
  英国政治家伯克说过:“教育之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只有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其观点才不至于被无视;只有在新思维与创造力的碰撞中,学生的能力方能提升。而甲老师的行为无疑沉重打击了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力,如此往复,学生将形成“学而不思”被动接受的习惯,甚至逐渐丧失质疑与探究的勇气。自古便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师道之说,这种观点启示着老师应对学生的看法给予尊重。孔子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探讨理想之道,对学生曾皙的观点加以肯定,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正是由于孔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其言谈间尽显恭敬谦抑,才培养出了“七十二贤”,《论语》也因此在朴素的真理间涌动着师生的温情与感动,弥足珍贵。故此,学生只有在人格被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方能闪耀创造性思维的灵光。
  只有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进步的弄潮儿,而培养如是人才正是教育的初衷。从古至今,只有具有质疑探究精神的人才敢于突破重围,质疑“真理”,探寻真相。伽利略“班门弄斧”,最终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法则”,照亮了一片科学尚未知晓的黑暗领域;爱因斯坦提出质疑,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引申出相对论,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进程……教育,实可成就一批英雄豪杰,从而点燃一个时代求知的星星之火,使其终成燎原之势。因此,现代教育应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与质疑精神的人才,从而走出前人的局限,开创自己的天地。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为学生撑起一片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蓝天,方为教育的初衷。
  点评:这是篇十分切题的议论文,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
  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文章首先分析材料,提出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观的问题;然后运用演绎推理,紧扣材料,分析为什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质疑,思维严谨,说服力强;最后发出呼吁,这既照应了题目和开头,使结构圆合,又升华了文章主旨,使文章收束有力。
  ②思想深刻,旁征博引。文章论述既贴合材料,又纵览古今中外,举例丰富而典型,文笔工稳而大气,给人心灵以撞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462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