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借语文东风,催开德育之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思想品德,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些许探索,现将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明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正处在十五六岁年龄段的初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这就更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表者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来说有着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纵观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许多名作名篇都是初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教材。
  二、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把握德育教育的方向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文和道密不可分,语文教材都是思想性、文学性并重的好文章,但德育因素在文学作品中很少是直接显露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基本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中。
  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作用。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从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就是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的教育。当然,这需要我们很好地去挖掘利用。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从而接受教育。
  三、自然、艺术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如讲授《斑羚飞渡》一课时,许多学生粗浅地认为这是一篇有关动物的科普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情节,体会感情的教学过程中,抓住老斑羚甘愿作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成功的场面重点分析,通过让学生赏读、质疑、探讨去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并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2.利用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让学生在领悟中提高思想素养
  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还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名言警句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学习《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襟。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以上是本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借语文东风培植德育之花,进行了些许粗浅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抛砖引玉,使更多的教育者在各学科教学中不断探索德育的渗透,既教书又育人,让我们新课改后的课堂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完善人格的舞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34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