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小、情真、意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写记叙文时出现的内容空、认识浅的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动情的人物;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独特的感悟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记叙文 写作 情真 理明
  记叙文是在小学就开始训练写的文体,高中学生应该很熟悉这种文体。我们希望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抒真情,表达富于个性的看法。可现状是很多高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仅故事编得很离奇,而且为文造情,通过喊口号来表达看法。学生认为记叙文十分难写,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讲。学生有这样畏难的情绪,也进一步加大了作文教学的难度。因此,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写出情真理明的记叙文。
  一、凡人小事接地气
  作文的源头活水是鲜活的现实生活。家庭和学校是高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平时接触的家人、同学、邻居是他们熟悉的对象。
  家人是离学生最近的人,但也最易被忽视,其实若能从自己熟悉的家人中搜寻、积累题材,不失为明智之举。
  有一篇题为《怀想天空》的高考优秀作文打动了阅卷老师和专家。考生用简朴的语言叙写了在高考前两天,自己和父亲割麦的情景,来展现当农民的父亲对自己的质朴厚实的爱。那位父亲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段话道出了一位父亲因无法提供更好的条件给孩子的愧疚,以及对参加高考的孩子的鼓励。如若考生没有细致地体察父亲的心意,也就不能这么真切地表达出来。
  在2014年的江苏高考中,有篇名为《青春万岁》的记叙文,获得了满分。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地写出了老爸投入地朗读年轻时摘抄的诗歌的样子,老妈听老爸朗诵时专注的神态; 还抓住“赘肉、皱纹”和“清澈闪亮的眸子”的外貌特征并且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了父母年轻的心态,感动了读者。这离不开小作者平时生活中细心的观察和用心的积累。
  还有家里那喜欢穿花衣服、学英语、学电脑的祖父和那顽皮、耍赖、粘人的小妹妹都是学生文章中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这些学生善于关注自己的家庭生活,体察家人的心思,捕捉动人的情景,因此写出来的文章真实而有趣味。
  说起学校生活时,学生往往认为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枯燥乏味;上课、作业、考试三部曲,机械单调。要是带着这样的心态看待校园生活,要从中积累动人的写作素材可谓艰难。但是如果能用独到的眼光,细腻的心思,就能从三点一线和三部曲之中发现为我所用的素材。
  《对不起,我桌前的女孩》是2013年江苏高考的一类文。文中表达了“我”对那位左手有残疾的女孩的愧疚之情。当“我”无意中伤害她时,小作者捕捉到她咬嘴唇的动作,青紫的脸色,左手死死地压在大腿下的举止来表现女孩的尴尬和难过。因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所以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那样把最能传情达意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给人强大的冲击力。
  其实,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紧张的学习还有青葱岁月中特别的体验。节食减肥、深夜卧谈、生日狂欢、考后吐槽……把这些内容发自肺腑地诉诸笔端,也会打动人心。
  再来说说从邻里生活取材的好处。邻里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年龄、身份、职业、性情的邻居生活在你的周围,让你从不同角度看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
  能够打动人心的人物形象,首先是真实而饱满的。亲眼目睹的人物,亲身体验的情感,远胜于胡编乱造带给人的空洞感。为什么《怀想天空》这篇文章能打动人,就是因为考生选择了最熟悉的人,还原了本真的生活场景,从而深深抓住了读者的心并引发感动和共鸣。
  其次,打动人心的人物,必定是独特的。天天重复的不是我们要写的。无论是车夫老王(杨绛《老王》),还是爱穿花衣服的祖父(考生作文《我家的老顽童》),都是因为是独有的这一个,才让我们记住并且难以忘怀。而这种独特性的表现要归功于作者对生活中人物的仔细观察,在写作的时候保留了体现人物个性的鲜明的材料,不然那赶时髦、玩电脑、学英语的爷爷怎么会如在眼前呢?如果大家都写下雨天爸爸送雨伞,迎考复习时妈妈热牛奶,这些题材确实是真实的,但不独特。各个人物自有其独特之处,不同的职业、身份、生活环境、爱好、性情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捕捉 “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也就是说,在观察人物的时候要养成抓特征,找差别的习惯。盲目、随意地看看很难发现鲜活的素材。要想人物“一瞬传情,一目传神”,那就离不开在现实生活中对身边人物的细致观察。
  二、真情实感最动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具有真切而独特情感体验的文章能够引人入胜,让阅读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李镇西老师认为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表达情感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想突出事情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
  在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一文中,考生叙写了奶奶隔几分钟便要喊一下爷爷的细节引发好奇心的故事。后来奶奶对我道出了谜底:“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这篇文章从“我”独特的视角探求老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老年夫妻间的惦念之情――爱的人,要在自己眼睛看得到、手够得到、脚走得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这份深情怎能不叫人动容。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会认识到原来爱情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
  当然,如果有时表达的情感是单线直行的,会显得浅淡;曲折变化的感情更具厚实的力量。合理自然的情感态度的转变,会有震慑读者心灵的效果。鲁迅先生写的《一件小事》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文中写出了“我”对车夫态度的变化,并反思了自己的言行,从而获得成长进步的体验,“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当年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的《状元凉粉》记叙了“我”因为在街边小摊上买书而受骗,却想在“状元凉粉店”将假钱用出去,后受到店主的感染,最终坚守“诚信”的事情,将“心灵的选择”写得真实又曲折。
  《一件小事》和《状元凉粉》这两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若能勇于剖析自己的灵魂,毫不掩饰地揭露真实的想法,经过事件的冲击和内心的争斗后又获得重生的体验具有震撼的力量,能够深入读者的心灵。我们知道,人物形象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转变和发展才符合常情。学生在写文章时,不用矫饰和虚夸,真实表露自己的心路历程,能使文章内容充实,情感厚重。
  三、理性光芒要绽放
  写作是以语言为载体,表达情感和展示思维的过程。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具有灵动、深刻的思维特点。文中的思想是故事的灵魂,写事是为了说理。所以,只满足平铺直叙地把事情本身记叙清楚是不够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和深意。
  这就是要求学生具备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我们常会鼓励学生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深化主旨。不过并不是随意捡来一件小事就可以表明一个较为深刻的道理。必须有开阔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对题材开掘和精心加工,把握住“小事”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题材开拓引申。
  首先,通过日常的凡人小事,表现重大而深刻的主题,有个学生写过题为《路》的一篇文章,通过爷爷独自拄拐回家的情景,展现老人凄凉的晚景,呼吁人们关注老人的精神世界,给人启发。
  其次,把某个事物的具体特征与某个道理、某种精神品质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人类所要表达的情感,于宇宙万物中能找到对应的事物来寄托。春竹、夏荷、秋水、冬雪等物都能启人心智;奶奶的对襟旧衣、爷爷的烟斗……让人想起过去的时光,沉淀的情感。
  然后,把题材放入时代背景,使文章具有时代气息,表现时代精神。例如《青春从40岁开始》一文,表现了人到中年,开始发胖,喜欢追肥皂剧的妈妈的变化――讲究营养均衡,关注时事,学习跳舞。从一个侧面展现当代中年女性关注自己提升自己的形象。当然,人物形象塑造不可随意拔高和放大,不然就成了贴标签和戴帽子。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挖掘素材,积累使人动情、让人明理的人物和事情。写作的时候把真情实感融入到文章中,写出独特的体验,富于个性的感悟,使记叙文闪耀理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考试院制定.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S】.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张悦群.高考作文升格与应变【M】.长江出版社,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69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