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声”互动 徜徉音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学习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欣赏要从小学音乐教学抓起,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一、欣赏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聆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一般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来实现教学。
  
  二、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首先要使学生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教师的一切设想都会落空;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独立领会教学内容、独立思考、反思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智育的必要条件;再次,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参与学习活动后的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给孩子以劳动的欢乐,取得成绩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音乐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 ,它能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背唱音乐的主题或主题片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唱音乐主题可以在欣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欣赏之后进行,甚至还可以在欣赏之中进行。学习音乐主题时,可以用视唱法,也可以用跟唱法。如有可能,可将学习音乐主题和识谱练习结合起来。我在教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是尽量把谱子印发给大家,学生们一目了然,主题很快便熟悉了。让学生熟悉、背记音乐主题或片段不宜太长。有条件的可以使用乐器进行演奏,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好奇、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虽然他们的知识面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到一段欢乐的音乐时,学生会面呈喜悦,有时也会手舞足蹈,“听”乐起舞是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动”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因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还应充分发挥录音机的范唱或电子琴的范弹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三、注意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艺术中某种不确定性的特征能给学生提供想像与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欣赏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充分发挥想像、联想的功能,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开发,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个方面的延伸乃至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全情投入,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做好师生互动,达到以语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在欣赏的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说“不”――不同意老师的理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这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才是学生自身的理解,才有可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当然还可以根据少儿好胜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竞赛活动,兴趣动机具备了,生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形成了。如在《跳圆舞曲的小猫》、《我是人民小骑兵》等课的欣赏中,我就采用了分组比赛的形式,通过各组之间的比赛,教学效果很是不错。
  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悟、去想像、去表现,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在“音乐王国”中做“自由天使”,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创作的探索者,在广阔的音海中徜徉!
  责任编辑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78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