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根据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应该要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且能够有感情、流畅地阅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陶怡情操,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规范试读
  一直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句话确实是有着事实依据的,那么在小学阶段如果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阅读行为。阅读的第一点要求是发音准,它是朗读的关键。比如,在农村小学,现在有很多教师还不能正视这个问题,语文课上拼音和朗读不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起到模范作用,导致很多学生一直错误的读和说,给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在我国南方等地,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所以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规范阅读。那么在规范阅读发音后,我们还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特别是饱含爱国、爱家等情感的文章,那么在课上教师便可以先进行课堂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一段段故事来体会其中的情感,然后再带着那份情感进行朗读,只有这样,文章听起来才会流利且优美,情感得到尽情释放,那么学生也就学到了文章的精髓。
  二、多设计一些阅读方式,让学生爱上朗读
  学生是否喜欢阅读,在很大方面跟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如果教学方式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就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语文的朗读教学上,教师是要花一番心思的,必须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有良好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面,经常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声音,为什么呢?比如《动物的“睡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蝙蝠、海参和蜗牛那独具特色的睡眠,那么借用这篇课文我就让学生分组为自己设定角色,让学生分别模仿这三种动物,在讲述不同动物的睡眠方式的时候,学生便可用自己假设的动物的声音来阅读这一段落。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发声,用惊喜的感情和阅读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睡眠方式,甚至他们还会加上肢体动作来模仿动物的睡眠。这样的课堂是活跃的,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参与了不同的阅读方式,慢慢的,学生就爱上了朗读。
  其实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去了解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等来设定教学方式,那么不只是语文的朗读,其他方面的教学都能很顺利地完成的。
  编辑 韩 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3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