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及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内地高校对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已成为内地高校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事关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文章对造成内地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从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庭、内地高校、西藏政府、企业等就业问题相关者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改善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的策略。
  关键词:内地高校;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221-02
  近年来,在国家对西藏教育支援力度的不断增大的同时,内地对西藏生源招生指标也在持续增长,西藏籍毕业生在内地高校完成学业后,与西藏当地高校毕业生同时进入西藏就业市场展开竞争,这给西藏带来了不小的社会就业压力。而如何让西藏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突破“就业难、难就业”困局,需要学生自身、内地高校、西藏政府以及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
  一、内地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1.就业观念较为陈旧,缺乏自立自强意识。虽然“自主择业”的观念已基本为整个西藏社会所接受,但仍有部分家庭坚持认为职业首选必须是工资稳定、福利待遇好、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公职单位”,这也导致部分西藏少数民族毕业生因“死守”公职就业,错过了求职就业的黄金时期。在职业的地域选择上,由于缺乏一定的自立自强意识,导致西藏少数民族毕业生在择业上易向家庭、就业环境等各类压力“妥协”,从内地高校毕业后,普遍选择回到“熟人社会”——西藏,且首选在拉萨、日喀则等大城市就业,对偏远艰苦地区的基层岗位反应“冷淡”。在对待自主创业问题上,他们担心承担创业风险,在主观上缺乏创业的信心与勇气。
  2.内地交际圈子狭小,缺乏交流沟通意识。内地高校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由于风俗习惯与汉族学生有显著差异,出于“自我保护”本能,他们习惯于建立以民族关系为纽带的封闭式交际圈,这使得他们与内地社会人员的接触非常有限,加之缺乏主动与非本民族人员的交往的意识,他们在内地求学期间很难获得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导致他们的职业技能难以得到充分锻炼。此外,相较于汉族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也导致了他们在求职面试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进而增加了就业难度。
  3.专业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合作竞争意识。受西藏与内地基础教育水平的差距的影响,西藏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在《高等数学》以及《大学英语》这两门公共课成绩上“偏弱”,而在专业课程上,偏向理科及工科性质的专业课往往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这也导致了被理工科专业录取的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申请转至文科专业学习的比例偏高。基础教育上较难弥补的差距极易造成西藏少数民族学生主动放弃在学业上与内地同学展开竞争,并且对学习产生放任自流的消极心态。至于在团队合作的学科竞赛、课外实践等方面,他们更是几乎从不参与,由于长期处于缺乏合作竞争的状态,造成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相对偏弱,这也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埋下了隐患。
  4.家庭经济困难居多,缺乏自信展示意识。在内地求学的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大都并不宽裕,文化风俗的差异已造成了他们在情感上与内地社会的“生分”,而经济条件的困难更导致了他们性格偏内向,怯于竞争,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介自我的自信。返藏求职与毕业相关事宜的时间冲突,造成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在毕业季需多次往返于西藏与内地之间,高额的路费对他们而言更是沉重的负担。经济条件也是造成他们在求职中趋于“求稳”的重要因素,而充满挑战性与风险性的创业项目则从未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5.内地求学导致获取西藏就业信息不通畅不对等。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往往会感到对返藏就业的茫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内地求学的他们长期远离家乡,甚至连毕业实习都是在内地进行,这造成他们处于与西藏就业市场的“脱轨”状态,对西藏就业政策、就业市场需求状况缺乏了解;其次,校园招聘作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内地高校尤其是非民族类院校既很少有能力邀请到西藏当地企业进校招聘,又无法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西藏就业资讯,因此与西藏当地毕业生相比,内地求学的他们长期处于就业渠道与信息获取不对等的地位。
  6.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同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就业需求不匹配。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因此高校在对其开展就业指导时更应注意与内地学生有所区别,而目前内地高校多是采取全体同质化指导,未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与个性化指导,在课程设计上也未考虑到如何解决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因就业观念弊端、多方面心理压力造成其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实际问题。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问题上,目前各高校普遍安排辅导员兼任,多数辅导员是由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就业,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且不具备自主创业经历,同时由于日常事务性工作限制,投入到备课、调研的精力非常有限,对普通学生的就业指导尚且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则更是无从谈起。
  二、内地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1.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庭主观层面。西藏少数民族学生首先应在就业观上勇于摒弃片面求稳的错误观念,突破“公职岗位”的择业局限,敢于自主创业。少数民族学生们应充分发挥其在内地求学的特殊优势,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不轻易因压力而放弃竞争,应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与企业实习,提升职业技能素养,扩展交际范围,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向他人展现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学生家长也应注意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关注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子女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充满信心,鼓励子女因地制宜自主创业,建设家乡,服务基层。
  2.内地高校客观层面。内地高校应积极构建与西藏政府、企业的就业联络渠道,向少数民族学生发布西藏当地最新的就业政策与招聘信息,引进西藏优质企业进入校园举办专场招聘会,实现西藏双方的“面对面”沟通。在就业指导方面,需构建多方位的就业指导综合体系。第一,应与内地生源就业指导有所区别,针对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的求职薄弱项,开展生涯规划与就业技能训练,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中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定位,鼓励其到企业、到基层就业,引导他们构建科学的就业观;第三,建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联动帮扶机制,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的阶段性变化;第四,引进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师资,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融入就业指导内容,实行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双重导师制,多渠道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认知企业,了解专业,正视就业。
  3.西藏政府履职层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首先,西藏政府应建立健全针对返藏就业创业学子的就业保障政策,尤其是为基层岗位就业青年提供跟进式保障,既让服务基层的毕业生工作安心,又让其家长对基层就业放心,还能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基层;其次,应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为其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支持、金融贷款支持、行业专家咨询与技术支持、营业场所补贴、税收减免以及社保、公积金补贴等优惠政策;最后,西藏政府应与内地合作,研发就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西藏与内地的就业信息共享,帮助少数民族毕业生通过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的高效获取以及就业行情的分析。
  4.企业招聘层面。人才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首先,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民族政策,杜绝地域、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就业歧视行为,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公平公正的求职机会;其次,企业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向西藏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派驻优秀管理人员前往高校兼任就业导师,尤其是藏区企业更应加快建立在内地高校的校园直招机制;最后,企业要健全员工激励机制,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对企业、对职业的认同感及获得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参考文獻:
  [1]敖俊梅,次旦央吉.西藏籍藏族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2).
  [2]高浩嵩.内地高校新疆、西藏生源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记者观察,20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