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过程性评价目标在普通话混合式教学中的实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路径有了创新的、多元化的模式。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构建线上网络学习平台系统,并与线下的课堂学习相结合,创建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普通话教学当中,全面提高普通话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过程性评价目标在普通话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分析,进一步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开展。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普通话;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223-03
  一、普通话混合式教学的作用以及意义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针对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身份,还原学生课堂主体身份的教学思维模式不断的在推广和落实当中。在行为认知的理论基础上,都证明了教师做好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工作,借助自身主导身份,充分地调动学生在课程上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1]因此应当及时地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思维模式,构建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实施线下+线上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平台的互为补充,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思路,切实地促进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行动,进一步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学习的良好基础[2]。
  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普通话的教学活动,一则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线上专题学习和讨论,切实地增加了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以及感性的认知。二则通过线上学习对线下课程的适当地补充,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对普通话课堂教学活动的理性认知,拓展了技能的实际应用。[3]三则线上的学习方式,学生更易接受、更感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四则通过线上的模块学习和测试,及时地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深化了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五则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在完成共性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以及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计划和方案,从而切实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二、普通话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
  (一)普通话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原则
  第一,规范性。首先明确课程的定位,即进一步普及普通话的学习和应用,从而全面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完善现代汉语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应当具备完备性、丰富性以及规范性。从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到音节、音变、朗读、说话等内容都应当涵盖在线上学习内容模块中[4]。与此同时,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内容,不仅要包含教材大纲中的学习内容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还应当包含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内容。
  第二,合作性,即教师、学生多个主体可以同时进行线下和线上的教学和学习行为。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来说,线上与线下都可以创造和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以及竞争和比赛的机会[5]。对于学生与教师之间来说,除了课堂的提问时间,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的聊天群以及个人账号的信息发送,随时随地地实现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和困难向老师询问和求解,从而提高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效率。
  第三,个性化。以学生为学习的认知主体,特别是线上的教学素材和资料,应当满足学生多样化、特殊性的需求[6]。课程材料的获取途径,应满足多样的检索方式,兼具课内和课外延伸的读物和资料等。与此同时,可以在线上实现个人计划的制定,并实时记录计划的实施进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完成率,及时地调整个人的学习进度。
  第四,多媒体特征。学习素材不仅是文字类资料,还可以是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并且向学生开通多种格式的转换功能,方便学生对资料的下载、上传以及共享等。
  第五,交互性。充分地发挥线上的互动优势,将互联网应用的理念引入到普通话的学习当中,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创建丰富的学习情境,实现学习界面的交互体验,连接外部网站等资源获取渠道,实现学生的知识串联。
  第六,开放性。构建学习系统平台的学习进度以及效果的评价和检测系统,跟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反馈以及监测工作。[7]结合学生的教材结构和章节数量,制定相适宜的、阶段性的检测考核评价系统,一方面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学习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建构。并且采取智能化技术应用,针对学生掌握程度不好的地方,应当予以标识,并且加大对该部分内容测试题目的练习。
  (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针对线上教学和学习的平台,主界面作为一级界面,其设计和建设应当清晰明了,栏目全面。主界面应当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通知、学生学习、学习资料下载和共享、談论交流区域等栏目[8]。在每个一级栏目下面列出的二级栏目应当划分合理、逻辑清晰、模块丰富全面。
  比如“课程信息”一级栏目下,应当包括普通话的课程介绍、主讲教师介绍、教学进度、教学大纲等基本的二级栏目。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课程的预习,进行课程任务书的填写,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从而明确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及进行课堂学习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课后针对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以备课后进行继续学习和探索[9]。与此同时,本课程的教师通过查阅学生的课程任务书,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设计,秉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原则,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疑问。
  针对下一步的课程安排以及测试等事项,可以通过“课程通知”进行信息的发布,从而使学生合理地安排个人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在课前或者课下,找到相对应的资料区,进行资料的观看、下载以及线上自测等学习行为,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练习,并且通过完成相关的测试题目,进一步了解个人学习和掌握的情况。针对发音等各方面有差错的地方,根据标准答案,及时进行纠正。并继续进行测试直到掌握要领,测试基本过关为止。   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后作业”模块的任务完成。利用线上学习系统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功能,进行线上的作业作答、完成、保存以及上传,等待教师进行课后作业的查看和批改。针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指出的问题,及时改正,如果仍然存在不懂的地方,可以给教师留言,进行详细地询问。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测试及作业等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或者无法度过的难关等情况时,可以通过“答疑解惑”模块以及谈论区来解决。一方面可以针对个人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询问,另一方面可以发起讨论主题,吸引更多的学生以及教师进入谈论区各抒己见、答疑解惑。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去“常见问题”栏目中查看其他同学是否和自己有一样的困惑,能否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问题不仅包括学习内容的问题,还包括平台使用的问题等,满足学生的各种常见问题的答疑和指导。
  学生在线下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请假或其他原因,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没有及时吸收和理解,针对学习过的课堂内容,可以在“微课视频”模块当中寻找教师线下课堂的教学视频,或者是其他教师类似的课程教学活动视频,实现在课下再现课上的教学过程,切实地解决学生在课堂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仅可以通过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系统进行学习、答疑解惑以及讨论,还可以利用微信、雨课堂、学习通等软件和平台进行学习讨论交流群的建设,扩大信息传递渠道的创设。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使用的微信软件,在师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之间建立微信群,构建沟通有无,随时交流的线上平台。并且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可以进行普通话语音的示范,作业上交,批改以及语音纠正等工作。
  三、普通话学习过程性考核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推广应用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而且实现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和升级。从原来一卷定结果,转变成为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在混合学习模式下,普通话课程拟采用过程性评价成绩+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目标结构包括,课程学习部分(30%),学习表现部分(10%),阶段测评部分(30%),综合测评部分(30%)。
  针对课程学习部分,可分为学前评价、学中评价以及学后评价。其中学前评价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填写的学习计划表、课程任务书以及学习评价表等,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工作。学中评价设计,是课程学习评价部分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在线下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上课的听讲状态、师生问答、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的情况等,进行学中的情况评价;另一方面在线上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记录,进行学中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将线下与线上综合起来予以客观的评价。学后评价设计,是针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课后测试等情况,进行评价。
  学习表现部分包括,一是最基础的课堂迟到早退、出勤率等表现情况;二是课后书面和线上作业的准时提交情况以及作业完成率;三是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情况等。
  阶段测评以及综合测评,可以采取混合式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评。其中阶段性测评,可以按照期中考试或者月考等周期形式开展。与综合测评相比,阶段测评考察的知识与技能的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因此开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随堂作业、笔试、口试等,主要考察学生一段学习内学习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实践水平。通过客观的分数,鞭策和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了解个人的水平与考核标准的差距,从而做好充足地准备面对下一次的阶段性测评以及综合性测评的挑战。
  综合性测评,即期末考试,考察范围涵盖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测评的形式应当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可以采取闭卷的笔试形式,客观题目与主观题目的分数比例搭配合理,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平均而全面,同时又不失侧重点。也可以采取口语测试的形式,仿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形式进行测试,确保学生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都被考察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普通话教学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普及应用的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补充线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遗漏,切实地实现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预习、复习、练习、测评以及答疑解惑。利用过程性评价目标和结构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考察,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应试教育中唯分数论的教学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切实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路径,是落实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建强.双语双方言区高校普通话教学新模式的实验研究——以贺州学院为研究个案[C].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西师范大学,2011:210-218.
  [2]蘇蓓.宁波老城区方言普通话化现象调查及方言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宁波市G小学为例[D].宁波大学,2016.
  [3]张淑凤.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云南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8,(1):120-122.
  [4]王晶晶,黄纲.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7,(57):35-36.
  [5]王利,史素芬.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普通话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18,35(3):86-89.
  [6]曾春红.基于语言能力提升的成人高校普通话教学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2017,(14):270-271.
  [7]杨艺凤.中职幼教语文学习模块化评价的实践研究[J].师道·教研,2018,(7):46-47.
  [8]黎晖.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基于对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调查[D].青海师范大学,2016.
  [9]范培培.湛江师范学院学生普通话语音误读现象调查及教学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