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学结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高素质的职业教师队伍作为保障,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离不开教师专业发展。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双重实践特征,提出了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论题,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师专业发展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romote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n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Zhang Junjie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Zibo, 256414,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is the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key factor of it, need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this is depend o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dual practice characteristic, put forward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s the way,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the thesis and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社会多方合作的基础上,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结合为表现形式,以实践过程为导向,将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深入结合的一种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得以确立。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研究者指出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带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1]。近几年来,有关工学结合第一功能的研究文献可以称得上是车载斗量、不计其数。这些研究工作无疑对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毕业生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与促进作用。但其第二功能工学结合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却十分薄弱。事实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必须依赖教师专业发展,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须通过工学结合才能实现。
  
  1 工学结合要求提高高职教师专业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教师除了能够制订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以及遵循教育理论进行课程教学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要求:(1)掌握关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的知识。(2)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将其融入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做到:(1)懂得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并按其开发课程、组织教学。(2)了解和掌握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在岗位或岗位群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技巧。换言之,高职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能在学校教书,还能在企业车间内开动机器;不仅能指导学生完成学业,还能分解工作任务、重新整合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伴随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很多高职院校都新进了大量人员来弥补师资队伍数量上的不足。考察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来自于各高等学校的硕士(博士、本科)毕业生,约占七成以上;二是从行业、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约占三成以下。前者是一只脚跨出“校门”、另一只脚即跨入“院门”,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其实践动手能力却相对薄弱;再加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非师范类院校,因而教育教学理论也相对缺乏。后者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其理论知识背景参差不齐,同样他们在教育教学技能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都试图通过培训来改变目前这一现状。可长期以来的实际情况是,对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由学校决定,教师成为了受控和被安排的对象,不能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培训过程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教师共同聆听相同的专家讲座,其结果必然使教师的个体差异被湮没,效果可想而知。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也只有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专业不断成长、建构和全面进步的过程”才能得到根本改变。
  
  2 提高高职教师专业素质必须依靠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我国学者王卫东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专业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加拿大的柯兰迪宁(D. J. Clandinin)和康内利(F. M. Connelly)指出:个人实践知识也就是教师的经验,这种经验不是教师原封不动地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而是一种教师个体在实践中经过内化、反思而获得的一种“介入经验”[3]。因此,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正如斯帕卡斯和赫希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要为学生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做好生活上的准备,学校成员的专业发展以及组织的重要变革都是必要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所有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没有它,改革策略仅仅只是理想而不能变成现实”。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对于教师个体而言,教师专业发展能够使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获得与稳固、教师自身的成长与成熟,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养成与发展;而对于教师群体而言,通过对教师的组织、管理和继续教育,维护学校教师的整体利益,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使教师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获得归属感,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3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工学结合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中指出:“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有两类知识:一类是可以用言语交流的知识,另一类则不能用语言交流。前者称为‘明确知识’,后者称为‘默会知识’。‘明确知识’的掌握主要是在听讲、阅读、理解、记忆、复述过程中。‘默会知识’是一种不能准确编码,不能用系统表述的‘实践性知识’;这种知识存在于个人的体验和经验之中。”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随着企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职生的就业岗位要求也不断变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这一专业必然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类专业中,执业者的知识隐藏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默会知识”,即“实践性知识”。
  文献[4]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具有双重实践特征:一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它存在于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它存在于生产劳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专业岗位人员的职业实践相适应。
  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从“终身学习”的视野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所需的“实践性知识”也必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才能获得。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也必须通过工学结合这一途径,才能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其自身的要求。
  
  4 我校工学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
  
  4.1 建院初期的师资队伍状况
  2005年与2003年建院时相比,教师人数增加了51%,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教师占2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22.7%,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中青年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57.4%。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队伍中学历层次偏低,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和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比例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缺少在省内同行中成就突出、具有一定声望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明显偏少等。师资队伍的建设可谓任重道远。
  4.2 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调查
  在我校教师最欠缺的能力或素质的调查选项中,有53.2%的教师选择了专业实践能力,25.6%的教师选择了专业理论知识,8.2%的教师选择了师德,42.3%的教师选择了教育与教学方法,51.1%的教师选择了教、科研能力,有19.9%的教师选择了其他。从被调查的教师来看,专业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是最欠缺的。因为这两项能力或素质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依靠培训等方式并不能得到改观,必须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才能彻底改变。
  4.3 工学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针对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学校于2005年7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贯彻执行教师下厂实践的有关制度,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经济和社会实践一线,采取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形式,进行半年至一年的专业实践锻炼”。
  2006年6月,学院又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暂行办法》。文件规定:“三年内将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地选派到企事业单位、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或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熟悉生产工艺、设备状况,了解企业管理情况,增加感性认识。积极参加产学研项目建设,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结合科研成果撰写科技论文,努力培育双师素质,五年内要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工学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008年2月,学院在《关于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规定:“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个专业系部每学期至少要安排1~2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进一步细化了工学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实施。截至2010年12月31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已有60余名青年教师完成了下厂半年的实践锻炼。
  4.4 工学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
  (1)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通过锻炼使得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师中,有10人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及以上奖励,多人次荣获“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荣誉称号;自2009年以来,主持省级及以上教育教研课题11项、省级及以上学会课题66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经费超过10万元的横向课题4项;发表教、科研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见表1),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表1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师发表论文按年度统计表
  
  注:2010年度发表的论文截至10月31日。
  (2)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至2010年底,我校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已达13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7.5%,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关于“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比例;2007年12月至2010年9月期间,在职获得硕士学位72人,占硕士学位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已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院级教学团队5个,1人次荣获省级“教学名师”、5人次荣获冶金“教学名师”、11人次获得院级“教学名师”。培养专业建设带头人21名、课程建设带头人2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29.1%,大大缩小了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所规定的师资建设优秀标准(高级职称占30%)之间的差距。
  古人云:师者,学之根也。强教必先强师,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造就优质教育、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决条件。鉴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双重实践特性,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专业发展也必须通过工学结合这一途径才能实现。我校采取工学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强根固本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 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2.
  [3] 朱宁波,张丽.国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2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