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工作机制 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俊英

  摘 要 要提高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学校要创新人才引进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而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辅导员工作 创新
  
  一、作为学校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从源头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在引进人才时,要注意所学专业,尽量倾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专业和管理专业等人来担任辅导员工作。因为首先他们能尽快进入角色,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其次,高职高专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一样都具备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我们也要看到他的不足,例如,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差;人生目标模糊,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专业和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更有利于处理这些问题。最后,辅导员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不仅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这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在引进辅导员时,要有层次意识,合理配置人员结构。
  随着近几年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在校人数的增多,辅导员队伍也随之年轻化。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人朝气蓬勃,富有创造热情,但缺乏一定的经验;中年人各方面已成熟,能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对事物的敏感性和探索精神不如青年人;老年人久经考验,遇事深谋远虑,但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偏于保守和谨慎。因此在引进辅导员时,就要有层次意识,合理配置人员结构,可以考虑聘请专家做辅导员顾问,使得年轻型辅导员和经验型辅导员相结合,从而形成创新的合力。
  二、作为学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进修培训。
  高职高专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工作要坚持“三结合”的原则:第一,坚持业务口径与培训内容相结合;第二,坚持在职培训与脱产研修相结合;第三,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对有培养前途的辅导员,采取重点培养。
  (二)学历提升。
  对于在职辅导员,也应鼓励其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向的学士或硕士学位,借以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
  (三)交流研讨。
   关于交流研讨的形式,笔者认为两种形式必不可少:一是校内交流研讨,即校内的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个重要课题开展交流和研讨;二是校外交流互助型研讨,这一类研讨可在校外不同高校的辅导员之间展开。研讨内容既可以是某一阶段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议题,也可以是辅导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案例。
  (四)职业化培养。
   对高职高专辅导员不能“重使用、轻培养”,学校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重选拔、优培养、严管理。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鼓励其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三、作为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实践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工作方法。辅导员只有到实践才能找到处理学生工作的方法,辅导员要进班级、进宿舍、进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掌握住学生所想所思,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从说教型辅导员向示范型辅导员转化。
   高职高专辅导员最基本的两项工作是思想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和工作责任都非常大。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的说是,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就需要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要学生不做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做,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三)提高自身素质,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颁布实施,都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善于研究当前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富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工作,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高职高专学生他们有较强的进取性、灵活性和求新求异性。他们上进心强,但更强调眼前利益;他们关注社会进步,但更关注自身的发展;他们关注生活,但更关注生存;虽有一些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但都比较模糊且心理素质不强,而且其思想认识还不断朝功利型、实惠型转化。这样仅凭一点经验,根本没办法指导学生。所以学校要注重和鼓励辅导员开展科研活动,方式上可采取每年召开学生工作研讨会,设立校级学生工作课题研究项目,将辅导员的科研情况纳入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经费上给予支持等。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以此引导辅导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健秋,曹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思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7-23.
  [3]操长应.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4]李正赤.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1).
  [5]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5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