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君子的争与不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骁飞

  陈寅恪学贯中西,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陈寅恪,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言听计从才对,但让人颇感意外的是,陈寅恪和梁启超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相反,他们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好事者传得沸沸扬扬。
  这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原来,梁曾写过的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鲜廉寡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梁启超读完文章后,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
  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一些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生活中仍相互提携、尊重、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他们在学术上是“死敌”,但在生活中是挚友,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确实令人敬佩。
  链接
  《漫成》中的忧国情怀
  北漠西番远不通,前朝多事耀边功。
  如今万里成瓯脱,笑煞当年左企弓。
  这首绝句为陈寅恪所作,以反语抒怀,前两句说早知不肖子孙将北方大片领土割给别人,我们的祖先何必多事地为了保住北漠西番等地区而多次出兵远征。瓯脱,语出《史记・匈奴列传》:“(东胡)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两国各守其境,中间留千里之“弃地”以为缓冲地带。想不到如今却将我们的万里之地划出去作为中、苏两国间的缓冲国,真是笑煞当年的左企弓了。左企弓,金人。金太祖占取燕地后,依当初与宋的约定,要将燕地还给宋,左企弓谏阻,太祖不听,还是还给了宋,事见《金史》本传。左企弓地下应笑道:“当年我不让把北方土地还给宋人,太祖不听,现在不是又将更大的一块从中国划出来了吗?”这首绝句写得极深沉痛切,极能打动人心,令后人读之感慨无限。二十八字之力,胜过多少长篇大论。
  (马斗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3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