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彦飞

  【写作指导】
  
  一、材料的来源
  1 源自课本中的事例和事理。
  一是入选课本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例。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运用了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文学现象和事例。摘录如下: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于是我们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二是入选课本的文学作品的形象或作者。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都会有作者简介或者补充有关作家的文章,这也可以成为我们选材的一个来源。例如: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人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国度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里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了口袋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的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之中。(2005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轻松起跑》)
  2 源自历史名人的材料。沿着时间的维度,回溯历史,往往能找到很恰当的材料。例如:
  回首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从西汉初年的汉高祖到汉武帝,哪一个不是以宽容之心招纳贤才,励精图治?否则怎么会有西汉初年的强盛?又如唐初唐太宗善于纳谏,并重用魏征,如果没有宽容之心,又如何能听取大臣的意见,如何能造就贞观之治?可见,只有以宽容之心谦虚地接受批评,接受意见,才能获得成功。(《宽容造就成功》)
  3 源自定型材料,如成语、寓言故事等。例如:
  有时盲目地自信或太多地听信别人的意见是很容易遭受失败的。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的例子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正是因为他们过于不相信自己,认为别人比自己好,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而导致了失败;相反,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就是由于过度的相信了自己而在比赛中输给了乌龟。所以相信自己要适度,听取别人意见也要多加考虑,不要顾此失彼,只有二者统筹兼顾,才能走向成功。(2004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4 源自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常遇到名人的经典言论和诗句,如果我们在作文中能够引用或点化改造,翻出新意,必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滕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2007年北京卷高考满分作文)
  5 源自自然万物。议论的论据可以用自然万物类比,引出观点。这样可以增加文章含量,丰富文章内容,并且会使文章形象生动。例如:
  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嘱和鼓舞。
  可曾见过春曰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的身下有经年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
  我们也正在长大。……这时,父母不会责怪,只会给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学校和社会不会旁观,定会为我们提供机会。而我们该从每一次摔跤中汲取些什么呢?(2007年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
  6 源自时代新人新事。社会焦点、政坛要闻、体育赛事、新闻媒体都可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成为我们入文的材料,给我们的文章注入时代的活水。例如:
  2004年,中国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英雄刘翔一下子被世界所关注,各种称号接踵而至。媒体用“奇迹”来形容刘翔的成功,请问何为奇迹?这是实力,夺冠应该早已在刘翔的意料之中。他是用实力说话,并不是偶然碰运气创造了奇迹。(2005安徽卷高考优秀作文)
  7 源自平时的试卷和话题材料。我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做练习,试题中的许多文章,特别是古文中的人物形象就可以为我们作文所用。这样既加深了学习内容又体现了材料的新颖性。另外,我们在平时作文训练时,许多话题材料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做有心人,注重积累,活学活用。
  生活无处没有材料,时代处处张扬着精神,因此我们应做细心人,留心观察生活,细心品味生活,善于积累,善于思考,勤奋学习,写出属于自己的议论文。
  
  二、选择论据须注意的几点
  1 论据不是越多越好。比如《心地无私天地宽》,有人大量例举: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英雄人物的事迹。结果文章只看到事实的展览,看不到事实和事实之间的联系,通篇是材料的堆砌,没有议论分析的空间,论点就淹没在大量的事实叙述中。还有人在运用事实论据时,喜欢详细叙述,(可能怕字数写不到)用很多文字叙述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不知道去掉那些和心地无私天地宽无关的事实,结果是废话一大堆。
  2 论据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类型的事例。论据要有力,应该多样化。有的人写《天才来自勤奋》,举了他周围好多人勤奋成材的事实。但是,无论怎么多,只能证明你周围有这样的可能,很难说明有普遍意义,因为它们是同一类型的。如果能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年龄段中举出例子,那么就有概括力了,有比较充分的说服力了。学学李大钊的《今》,论据相当多样化,有理论的、有事实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生活中的经验、哲人的名言、有概括的、有具体的,多种多样紧紧围绕论点,突出中心。
  3 论据不可满足于正面举例。论据要丰富,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正反对举。比如《滴水可以穿石》,正面可以举王献之练字,日日苦练,专心致志,终于和父亲王羲之同为书法大家。这样的例子可以举不胜举,但是会让人感到单调。如果再举上些“小猫钓鱼”式的反例,那么文章的议论会变得既生动又有力。
  
  三、例证法的运用
  例证法是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但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常犯以下几种毛病:一是叙述事例不够概括,写得过于具体、细致,就像写记叙文一样,以致喧宾夺主;二是对事物不加选择,对观点无用的内容也详尽地叙述,从而削弱了论证力度:三是罗列事例,只叙述不加以分析;四是材料陈旧。那么如何克服这些毛病呢?
  1 叙述事例时,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议论文中事例的叙述和记叙文的叙述有着很大的区别,议论文是借用事例来证明文章的观点,记叙文则通过具体的情节、栩栩如生的形象来感染读者,表现文章的主题。目的不同,写法也必然不同。写议论文时只要将事例简要地叙述出来,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绝不能像写记叙文一样,去祥尽地叙述事件,可以举个

例子: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论述“发愤著书”时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一句一例,何等概括!
  2 叙述事例时要严格地选择。不要一写作文便李白、杜甫、雷锋、张海迪,应尽量选用一些体现时代精神的材料,令人耳目一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不要与世隔绝。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即能充分证明观点的例子,不要打擦边球、隔靴搔痒。要选择事例对观点有用的内容,无用的则大胆删去。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用“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大的也会被小的打败。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故事情节是多么曲折,多么生动,对驴子和老虎的描述是何等细腻,何等精彩!但毛泽东在引用这一故事时,只选用了大驴子被小老虎吃掉这一点,其余全部剔除,这是严格选择事例的典范。
  3 学会对材料的分析。议论文以说理为主,事例为观点而存在,在事例的前后要有一定的分析、评论,将事例和观点沟通、联结起来,不要只举例而不说理,否则便成了为举例而举例,成了罗列材料,从而影响论证力量。叙议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先叙后议、边叙边议、先议后叙等。初学者可以学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么写的:李斯开篇提出论点以后,就是举一连串的例据。假如后面没有分析,那么这是一堆无用的材料,但是李斯用两句话: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就把它们的内在关系点明了,然后再用假设推理来分析: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所谓理论分析,并不是非要长篇大论说上一番,而是需要对论据做一点评论,话不在于多,而在于分析评论是不是到位,能不能揭示中心。再如李大钊的《今》,简洁地举了屈原、林肯的例子。如果不分析,他的论证就是模糊的。他分析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揭示出两个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文评析】
  
  诗意地生活(2007年湖南卷高考作文)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
  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退隐?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户在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迭,还是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黑暗选择了她,她却选择诗意地生活,她用心体验大自然赋予她的一切,她用情为自己黑暗的世界画上太阳,画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实着自己的智慧,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她甚至还可以笑着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诗意地生活着,享受着,更收获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财富选择了他,他却选择诗意地生活,他总是穿着古朴的中山装,提着文具袋徜徉于燕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学术,功名利禄与他无关,荣华富贵也不能吸引他,他只爱看看北大的花花草草,爱看看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他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他的名字叫季羡林。
  “丑陋”选择了她,她却选择诗意地生活,她的脸是一张“奇怪”的脸,眼睛小的只是道缝,鼻子塌得仿佛容不下空气,而且是张“倒瓜子”,她乐观地对自己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她乐观地欣赏着自己的独特,用内涵完美着自己的人生,活在当下,她的名字叫吕燕。诗意地生活让人们体验自由,无拘无束地邀游于纷繁的世界。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肯定,是看遍人生的大起大落,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精神的负责,是在纷繁的物质生活的刺激下,坚持心灵的准则,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清醒。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褒奖,是在疲劳的奔波后,选择悠闲的方式体验轻松与自在。
  诗意地生活,更是勇敢的体现,不为利禄所羁绊,只为寻得心灵的享受,超然世外。
   选择诗意地生活,选择精彩的人生。
  点评:文章通过美好的自然之例起兴,提出人们应该“选择诗意地生活”的观点,然后用海伦・凯勒、季羡林、吕燕等人的生活态度来阐发观点,最后以形象的议论深化“诗意地生活”的内涵并照应前文。例证涵括中外人士、名人与普通人、男性与女性,较有现实意义。语言表达流畅,有文采。
  
  【跟踪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海明威在《世界之都》中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离家出走的儿子。遍寻不见之际,父亲在报纸的寻人启事上写道:“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第二天,报社门前来了八百多个等待宽恕的“帕科”。
  世上有多少人等待宽恕啊!而宽恕的受益人又不只是被宽恕者。宽恕可使我们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迎来平静、喜悦、祥和与温馨。请以“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32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