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第27期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同步突击
   一、1.(1)拜访(2)邀请(3)同情(4)备办2.(1)把直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2)(你)当初如果听从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杀牛摆酒席,始终也不会发生火灾。
   二、1.(1)有的猴(无定指代词)(2)种(3)饿死了(4)通“悟”,醒悟 2.(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就像狙公吧?
   三、1.A(B项“捐”为“舍弃、抛弃”之意;“捐宾客”,意为“去世”。C项“归”为“归还”之意。D项“内”为“送回”之意。)2.D(易:改变。)3.B(B项“于”译为“在”。A项让……担任/把。C项还/如果。D项称做/替、给。)4.C(C项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表转折关系的连词。A项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项都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何”。D项都是代词,代指“的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客人便对主人说:“把直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过了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邻人们同情他赶紧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把直烟囱改成弯的建议的那位客人。有人对主人说:“(你)当初如果听从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杀牛摆酒席,始终也不会发生火灾。现在论赏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二、楚国有个人以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着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不给,就鞭打它们。猴子们都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树,是他种的吗?”
   大家说:“不是,是天生的。”
   又问:“没有他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大家说:“不是,谁都能去采。”
   又问:“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话还没说完,猴子全醒悟了。当晚,群猴一起等狙公睡着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三、秦孝公起用卫鞅后,想采用他的建议变更法度,但又顾忌国人非议自己。卫鞅说:“治理国家不必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陈规而称王统一了天下,夏桀、殷纣不革新旧礼而亡了国。背离古制的人不应该受到非议,而遵循旧礼行事的人也不值得称赞。”孝公说:“讲得好。”(他)便任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订出变法的条令。
   新法令在国民中推行了一年,秦国百姓来到京师诉说新法令不好的人可以用千来统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法令。卫鞅说:“新法令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推行,就是因为上层的人在违犯它。”于是准备依法处治太子。因顾忌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刑;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将太子的师傅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迅速地奉行新法令了。施行了新法令十年以后,秦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走在路上不会去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乡镇和都市秩序井然。秦国百姓中一些当初说新法令不好的人又有前来称赞新法令好的。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造修筑了城阙宫廷,就把国都从雍地迁到了咸阳。卫鞅把若干小的村落、市镇合并起来组建为县,设置县令、县丞来管理,一共设置了三十一个县。而后又挖开原有的田路疆界,建立新的田亩制度,来使赋税公平。
  新法实行了四年,公子虔又触犯了法令,被卫鞅处以割鼻之刑。五年后,秦国强盛起来,周天子赏赐祭祀过的肉给秦孝公,诸侯们也纷纷秦送礼物表示祝贺。秦王把商、於两地十五座城邑封赏给卫鞅,称他为“商君”。
   商君担任秦相十年,秦国宗室的皇亲贵戚中有很多怨恨他的人。有位叫赵良的人来拜见商君,提醒他说:“你现在的危险处境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那么你为何不归还秦王赏赐给你的十五座城邑,隐居到边远的地方去浇灌田园呢?你可以不时地劝告一下秦王要重用隐居山林的贤士,收养无依靠的老人,抚养无父母的孤儿,推介有功劳的人,尊重有德行的人,这样你就可能得到一些平安。而你如果还贪恋商、於封地的富庶,醉心秦国的教令,积聚百姓的怨恨,那么秦王一旦去世不再当政,秦国想要收捕你的人,难道还会少吗?你的死亡之期抬抬脚就会到来!”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诫。五个月后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位。公子虔的党徒便告发商君想要谋反,朝廷于是派遣刑吏捕捉商君。商君出逃到关下,准备住进一家客店。客店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颁布的法令规定,凡留宿没有凭证的客人就是违法犯罪。”于是商君只好离开秦国去投奔魏国,可是魏国不愿接受他,就将商君又送回到秦国。商君重回秦国之后,就逃到了自己的封地商邑。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中国小说》
  针对训练
   一、1.(1)视绿荷为命根子;担心正宗绿荷不是自家独有;对其他绿荷品种不屑,以拥有正宗绿荷而骄傲。(意思对即可。)(2)语气极其肯定,凸显了老菊头唯恐正宗绿荷非己独有的心理。(意思对即可。)2.(1)和前文中绿荷的茁壮美丽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悲剧效果。(2)含蓄地揭示出正是老菊头偏执的喜爱、狭隘的占有,才导致了绿荷绝种这样的悲剧。(3)引发人们对正确的爱的方式的思考。(4)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态度:既否定老菊头的做法,又同情老菊头的遭遇,惋惜绿荷的绝种。3.略
   二、1.(1)衬托社会一般人对农民工误解之深――优秀通讯员尚且如此,一般人就可想而知了。(2)突出对饭店老板的怀疑,这时的“优秀通讯员”也和常人一样以貌取人,便于表现主题。(3)三个人的疑虑,表明他们不太相信电视台的记者会如此热情地招待自己,可见他们平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意思对即可。)2.他们是救人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在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不计回报。(意思对即可。)3.(1)城市居民长期以来面对穿着邋遢的农民工,往往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以貌取人。(2)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生活窘困,长期以来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与尊重。一旦遇到失窃事件,有些人便会怀疑他们,认为他们人穷志短。(3)有些人素质确实不高,“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遭遇严重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农民工有这种行为的可能性,但不能以偏概全。
  《月是故乡明 情比乡土深》
   选文1:
   1.这样写并没有离题。这样安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以芦苇作人物活动的背景。(2)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为叙述的线索。(3)以芦苇刻画(映衬、象征)水乡女子。2.(1)对故乡自然淳朴、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2)对母亲及水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3)对水乡人们之间那种淳朴真诚的感情的欣赏。
   选文2:
   1.母体――绵绵土――故乡2.(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3)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和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选文3:
  1.(1)总领全文,述说母亲怎样生养自己。(2)照应题目,揭示母亲与故乡的关系。(3)表现主题,抒发作者对母亲的热爱。2.(1)过去因爱母亲才爱故乡。(2)母亲过世后,通过爱故乡来怀念母亲。(3)故乡代替了母亲,给人以力量和慰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012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