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考场高分作文“五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易万成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2-0166-02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占有相当的分量,考场作文得高分,是每一个考生的愿望。如何才能在考场上写出理想的高分作文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做到“五要”。
  一、内容要“新”
  作文写什么,这是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对已经掌握的写作素材应当在考前进行分类和筛选,写事的、写人的;写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自然的;写亲情的、友情的;写景的、状物的……然后筛选新颖的、典型的材料。文章的选材,当避免陈腐老套,应另辟蹊径而选取新鲜活泼、充满时代气息的素材。九年级下学期我曾布置了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许多学生写的是小学的事情,更有甚者一位学生写了自己五岁时的事情!也许这些事情确实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初中生活中,在三年荏苒的时光里,难道没有一件令你思想上产生深刻影响的事情、人生中得到深刻领悟的哲理吗?你在初中阶段的思考深度和思维的广度应当远远超过小学阶段的,这一阶段应当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过程,为什么不去选取生活中那些新鲜的典型的素材呢?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不宜动辄就是车上让座或妈妈送我上医院彻夜不眠之类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当然,若能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也会给得高分带来更多的保障。
  二、立意要“深”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写到自己在8岁、18岁、28岁、38岁、48岁不同的时期读《海的女儿》都有不同的理解、体会,认识到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储备而渐入佳境、逐渐深邃的……这样的立意无疑给了我们无尽的启示,我们会因为作者的文章而更深刻的去领悟人生、体会生活和感受人情。我们学过的《行道树》、《陋室铭》、《走一步,再走一步》等无数文章无不立意精巧,新颖可人。我们作文的时候应该或由事及物、或由情及理、或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或逆向思维、或联想类比,在选择了新颖材料的基础上,取得精美、新鲜、独创的立意。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情真意切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立意不能浅俗,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我们要明白,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考场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息、低俗趣味。
  三、感情要“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学生不善于观察体验生活,闭着眼睛胡编滥造,你叫他写妈妈,基本上都是妈妈背自己上医院,看着她豆大的汗珠,我的眼泪出来了;叫他写老师,一定是老师的白发,犯了错误老师没批评而是给我讲道理。看第一篇可以接受,第二篇,可以忍受,多看几篇就让人大倒胃口,忍无可忍了,这就是现在教师们戏称的“新八股文”。纵观各地中高考作文,都特别强调考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翻开哪些满分作文,无一不是靠真情实感打动着读者的心。朱自清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魅力就在于那份浓浓的父子情。只有将个人的情感融于作文材料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者的心弦,才会产生令人“坪然心动”的感染力。作文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又离不开思想感情。不出自真挚的感情,很难把话说得动听,“假、大、空”、“高、大、全”的东西只能令人生厌,正如庄子所言:“不精不致,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可以说,喜、怒、哀、乐都要写得真挚。有时忧伤也能打动人心,“伤心也是动人的歌”,只要是发自肺腑之音。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才能得高分。
  四、语言要“美”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流畅优美的语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朗朗上口的文字轻而易举的就鲜亮了读者的感觉,会博得阵阵喝彩。我曾给学生们举过这样的例子:阳光温柔的照耀着花草树木,也翻晒着老人脸上的皱纹;“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清新的语言让我们感觉耳目一新;鲁迅笔下的“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的清国留学生让我们总是过目不忘。这种语言能力要靠平常的精心锤炼。无错字、病句,文从字顺,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做到语言美的第一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是语言美的真正体现。作文的语言要美起来,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等;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变式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注重锤词炼句,以铺陈、抑扬、排比、反问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总而言之,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能使文意更鲜明突出,更富有哲理,更耐人寻味。文字是立体的,是有生命的,需要我们用身心去拥抱。当然,我们追求语言的“美”并非一味追求语言华美,拼命地涂脂抹粉,把文章打扮的华而不实。“阳春白雪”是一种美,“下里巴人”也是一种美,通俗而充满真情的语言同样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五、文面要“洁”
  文面如人面,它是敲开阅卷老师心扉的第一块砖。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无明显涂痕的试卷,能立即获得评卷老师的好感,这样一来印象分就高了。试想: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试卷出现在工作强度极大又十分疲累甚至有点焦躁的你的面前,你岂愿卒读?太潦草的作文,往往只看了首尾,可能三类作文偏下的分数就出来了。当然,我们所写之字不一定是练过书法的(练过当然更好),而只是要求所写之字大小一样,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不潦草,不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叉),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所写的字是什么字,以求一个整体效果。
  以上所谈的考场作文“五要”,多少有一些“急功近利”、“离经叛道”的味道,但确实是十分有效的,我们不妨以“拿来主义”的态度,针对自身实际,采取相应对策,使作文复习备考针对性更强一些,成效更好一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40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