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点导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美点赏析
  
   秦国和晋国世代交好,从小就有“喜结秦晋之好”之说。今天,再读《左传》中的《阴饴甥对秦伯》,对两者又有了新的见解,此外,文章巧妙的言语、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令人倍感回味。
   骈散结合,是本文的语言优势。《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材说本文用的是“整对格”。现代学者钱伯城解释说,整对格就是名词与名词对,段落与段落对。从本文来说,“君子”与“小人”对,“报仇”与“报德”对,“威”与“恕”对,“怀德”与“畏刑”对。内容含意上的正反开合,则是意与意对。这种整对格,骈散结合,在唐代以后的散文中,以韩愈为代表,曾被大量运用。这样的语言优势,给这篇文章增添了文学性。
   人物形象鲜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晋惠公本是秦穆公的舅老爷,他靠姐夫的帮助,回国登了君位,却以怨报德,和秦国打了一仗,结果兵败被俘。阴饴甥在这时奉命到秦国求和,实在尴尬得很。但是,他在回答秦穆公时,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部分,一正一反,既承认晋侯的不是,向秦服罪;又表明晋国的士气不可轻侮,软硬兼施,说得不亢不卑,恰到好处。因此赢得秦穆公的尊敬,决心做个顺水人情,放回晋惠公,以提高自己的威信。阴饴甥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巧妙地表述了晋国国内的舆论倾向,向秦穆公施加压力;又引用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认识,吁请秦穆公权衡利弊,以博大的胸怀宽恕罪人。能在如此的条件下,不卑不亢并使得晋惠公脸面尚存,阴饴甥的外交辞令可谓典范。第一,他用晋国在战败之后准备举国复仇的决心和现实挫败了秦穆公对晋国的轻视之心,让战胜者开始担心、畏惧这样一场战争,从而有了媾和之意;第二,他又抓住了对方的心理,设计了一种你不能不顺着我设计的道儿走进去的处境,而到了这样一种处境里,你就不可能不接受我为你准备的结果了。通过他的言辞和深刻独到的喻意,我们读到了一个睿智的、善于言论的谋士形象。
  
  难点指津
  
   《阴饴甥对秦伯》,仔细读来,平中见奇,触人心魂。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不管是字词的理解,还是内容的把握,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一.字词的含义理解
   1.“小人耻失其君”的“耻”,不是本意,是意动词,“以……为耻”;2.“贰而执之”的“贰”,不是数词,是引申义,“背叛”;3.“是吾心也”的“是”,不是判断动词,是代词,“这”的意思。
   二.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现性格的写法理解
   文章仅仅两小段,开始一句很直接地点明了时间、人物和地点。接着是秦伯和阴饴甥的对话,很明显,秦伯的语言很简练,从开始到结束,就三句话:“晋国和乎?”“国谓君何?”“是吾心也。”每句话四个字,两个问句,一个肯定句,虽然简短,但是他把晋国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进而很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一个睿智、顾全大局的国君形象呼之欲出。再看阴饴甥的语言:“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以此不和。”“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秦不其然。”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极富逻辑,一个能言善辩、不畏强权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阴饴甥对秦伯》是《左传》中的一篇佳作,细细品味,韵味无穷。
  
  考点训练
  
   1.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小人耻失其君 (2)贰而执之 (3)是吾心也
   2.联系文章材料,分析“阴饴甥”的形象。
  
   附:参考答案:
   1.(1)以……为耻;(2)背叛;(3)这。
   2.通过“阴饴甥巧对秦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言善辩、不畏强权的谋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300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