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课堂充满阳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独立自主、积极快乐地开展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的教学就不能过于单一,应该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勇于尝试,勇于创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素质教育的阳光。
  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紧紧围绕课程目标,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曾经有很多的例子,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老师任教的课程,正所谓 “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和学生平等相待,使学生敞开心扉,愿意来学习语文,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良情绪则相反,会诱发学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语文课堂要有笑声。除了特殊内容的语文课以外,一般说来,没有笑声的语文课不能说是美的课,也不能说是有“语文味儿”的课。教师的微笑是很重要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比的亲切,使学生们胆子大了,信心足了,脑子就更活了,课堂气氛就更轻松了。微笑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状态下深入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语言也可以变化模式,多一点幽默,少一点呆板,巧妙运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述,用教师的教学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微笑和充满活力的教学语言,能够让整个教学过程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会被调动起来。
  二、“有情”才是“真豪杰”――充分挖掘语文的美感因素
  素质教育理念十分重视对学生美育的培养。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富有美感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美的要素,许多篇章含蓄蕴藉,言短而意长,让人思量再三,回味无穷。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精神美和语言美,作为语文教师,关键的任务就在于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要素,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我觉得,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语文教学中孜孜不倦地追求所谓的理性分析,把一个个活生生的语言现象当作尸体一样任意分割的现象十分普遍,其根本就在于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单纯的把语文作为语言来教学,完全摒弃了语文学科的精华――情感,没有感情的语文教学,是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的。要大胆地变理性教学为以美感为中心的感性教学,全方位地改革语文教学的程序、教材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开掘语文的审美要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语文教师的教学,要做到既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的哭,也要让学生学会美丽的笑,全面开拓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内涵,做到“以情动人”。 情感本是美感的重要因素,教出了情感的语文课也就是有美感的语文课。课堂上有了美的开掘,自然不会缺少学生那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三、“曲径”才能“通幽处”――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
  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遵循“作者简介――生字生词――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教学程序,在此模式中,学生只能当作看客,手口联动不足,极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精神不集中,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低下。因此,结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情境,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的脑、眼、手、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要能够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准备不同的教学程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努力做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无定法。一篇课文也许有多种教学思路,但是单调的套路永远无法满足学生积极求知的心理需要。我们应当突出语文课程特色,认真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构建丰富的体验情境,全方位激发学生兴趣,让自己的课堂永远充满吸引力。
  四、“有源”才有“活水来”――尽力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有些问题很应该深思。例如,课外书究竟是有利于学习,还是占用了学习时间?很多时候,课外书对一些家长和老师来说,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对于求和欲极其旺盛的学生来说,一学期30篇的课文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新课标规定了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但在作业的压力和家长的偏见下,除去个别对语文兴趣较大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是很难完成的。素质教育中的课外书何去何从?
  我的做法是,课外书,在课堂上读。课文虽然都是名家名篇,并经过了专家的精挑细选,不过,东西很好,数量就有些不足了。因此必须要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做为课堂知识的有益补充。在语文课堂上提供一些课外阅读的时间,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学生的知识范围是逐渐扩大的,好像一个慢慢扩大的圆,先容纳知识,进而消化知识,最后掌握知识。这样,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完成。语文学习也是一样。读了或者说是学了一篇文章,刚开始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慢慢加进自己的情感体验,会觉得理解更深了些,最后,可能是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的知识建构,提升了语文水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素质教育大潮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我们要时刻秉承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掌握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融通交汇的基本规律,运用新思维、新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自由王国中愉快徜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300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