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活学生思维 演绎灵动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黎洲

  一、在耐心的倾听中,期待生成的闪现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要彼此信任、默契,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微笑而耐心的倾听,往往能闪现出学生独到的见解。
  在教学《生命的壮歌》中“蚁国英雄”的片断时,当老师出示“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根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
  陵”时,学生是这样理解的:
  生:这句话是比喻句,是把“顺着风势的火舌”比作了“一根红色的项链”。(教师好像意犹未尽,仍然侧身、微笑地等待着……)
  生:项链是宝贵的,“蚁国”在突围时所表现的舍我其谁的精神,比项链更宝贵。
  生:如果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就像“一根红色的项链”,那么图上已经突围的蚁团,不正是镶嵌在这根项链上的黑珍珠、黑钻石
  吗?(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我不禁为这些学生精彩的表达暗自叫好。同时我也陷入了沉思: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再给学生一分钟,或者为学生送上你期待的目光,抑或侧身附耳……学生的许多独特的见解或许
  就会涌动。
  二、在心灵的碰撞中,演绎生成的精彩
  语文课堂是最富魅力、最富激情的,“她”充满着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她”是一种无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诗意境界。
  在执教《庐山的云雾》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利用棉絮动手制作庐山的云雾,并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学惊喜伴之而来,我与学生的交流随之也发生了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画面上的云雾除了像课文中所描述的,还像什么呢?
  生:程立做的云雾像一根根玉带,还像一只只轻盈敏捷的蜻蜓!也像我们音乐书上的五线谱呢!那旁边飘的缕缕云朵,不就是一个个快乐的音符吗?
  生:我看我做的“弥漫山谷的云雾”也像一艘即将启动的航船,又像一床大大的、白白的、软软的棉被。
  生:……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师生间的交流在和谐、信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教师彼此的交流才能融洽、共鸣、舒展乃至“交锋”。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韵味。
  三、在闲暇的空间中,孕育生成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闲暇出智慧。”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还有以扬代抑的“黄金原则”的运用,是用褒扬赞美取代斥责批评,这是最具“人情味和凝聚力”的,都会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学生也就不会因为错误而尴尬,也不会因善意的批评而失意。
  如在执教《黄鹤楼送别》的过程中,学生朗读“岸上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时,很多男生都情不自禁地学起了沙鸥的叫声,我没有指责学生不守课堂纪律,而是和学生默默地沉浸在这美好的
  境界中了,学生很多感想让人心动:
  生:杨柳,你们依依相拥,而李白和孟浩然却要分别,你们是多么幸福呀!
  生:点点的沙鸥你可知道,正是你的离愁别绪的叫声,李白才吟出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呀!谢谢你,沙鸥!
  生:点点沙鸥、依依杨柳、一江春水、江风白帆、蓝天白云,这动人的场景怎么不使人顿生愁绪呀!
  语文课堂应该是身心自由,心境开阔,充满了师生的互动,在这样的境界中,师生的交流变得通畅而自由,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地激发,在闲暇的空间中孕育更多的创造和更富魅力的智慧。
  四、在另类的场景中,尝试生成的延续
  课堂中,或许会发生许多和教学无关的而又很鲜活的东西,面对这种活生生的生成性素材,或许稍纵即逝,但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敏锐而智慧的心,大胆地捕捉这些鲜活的事例,在生成的课堂上焕发出真实的精彩:
  在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中,我想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创造的魅力,在我拿起苹果要切的时候,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告诉我,他昨天试过了,照着书上横切的办法,可能切不到苹果中的核,就是切到了,也不能正好从苹果核的中部横切,这样的话,就不像五角星了,而是要在横切的时候,刀子要稍微倾斜一点,同时要注意手感,感觉要用力的时候,要大胆地切下去,不能犹豫,这样,五角星才能完整、美观。听了这位学生的话,我放下了刀子,热情地邀请这位学生为大家示范,没想到这位学生在示范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刀子一下子滑到了他的手指上,殷红的鲜血顿时涌了出来,染红了苹果。课堂上一下子就乱了。我马上中断了正常的教学,把这位学生送到了学校的医务室进行处理。当我陪同着这位学生重新走进课堂时,班级中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时我动情地拿起了这个沾满鲜血的苹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
  看法……此时,同学们群情激奋,新鲜感人的话不禁喷涌而出,学生在这个充满鲜血的苹果上,重新收获了预设以外的美丽的东西。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
  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坎南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310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