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江毅 刘敏杰

  [摘要]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加快建设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现模式。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索式地提出“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并对“3+2”合作的内涵、原则、内容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为院校间“3+2”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3+2”合作模式
  [作者简介]吕江毅(1979-),男,陕西铜川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汽车技术和职业教育;刘敏杰(1978-),男,黑龙江勃利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汽车维修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技术和职业教育。(北京100026)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02-02
  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要,从北京市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加快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建立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道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目前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模式及发展状况,探讨实践汽车服务类专业“3+2”中高职教育衔接在培训目标、课程方案和招生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尝试建立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3+2”中高职衔接模式,推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国外中高职教育衔接主要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1.英国职教与普教文凭同等效力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英国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并分为基础、中级、高级三级资格,认可职业资格与相应普教文凭具有同等升学与就业的效力。英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确定了国家职业资格与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考试具有同等作用的制度。按各行业十一大类分五个等级设置职业资格,按程度分成五个层次,中职教学单元为1、2、3三个层次,高职为3、4、5三个层次。其中,第1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教学单元之间逻辑顺序清晰,教学衔接紧凑,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横向和垂直流动,使学生有资格报考大学,确保了中高职衔接的顺利进行。
  2.法国经过补习达到升高职学历标准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法国规定高职院校不设入学考试,中职生在学习2年后可以参加高中会考,取得会考证书的同时即取得了报考高职院校的资格。职教机构为中职毕业生进行专门补习,使之达到升高职的学历标准。法国将中职按行业或者职业分为十七类,每一类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口某一类,针对该类课程标准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设置上的统一和衔接。这种模式使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有较高的专业起点,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德国以双元制为基础的螺旋上升式中高职衔接模式。德国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为前提,实施螺旋式升学体系,规定具有中职教育和继续职业培训资格的学生都可报考大学;中职与普高毕业生具有报考大学的同等学力和资格;实施双元制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具有高中第一阶段的教育学历。通过实行阶梯式学习领域课程,采取一系列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均以较低层次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形式,为每一个中职学生提供平等的竞争条件和多条深造道路,促进了教育平等,增强了双元制的吸引力,方法多样,时间灵活,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衔接性,注重操作能力、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素质与水平。
  4.美国一体化职教大纲和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美国实行将中职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连接在一起的教育体制,统一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大纲,采用以应用为目标的综合课程。以中高职校际间合作或签署契约的方式统一制定并实施各层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依靠课程体系把进入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与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实用技术课程相联系,即不断研制更加宽泛,能够适应学生就业又能满足学生升学的课程,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
  可见,发达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从而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和实践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上还有较大欠缺,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二、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思考与研究
  1.中职毕业生通过参加成人高考进入各类成人高校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职毕业生通过参加成人高考进入各类成人高校学习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是现阶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之一。但成人高考偏重文化课考试,且成人高校的“职教”特色并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解决了中职学生的学历问题。
  2.中职毕业生通过单考单招进入高职院校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目前,通过高职单考单招录取中职学生所占比例偏小,并且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三门文化课考试必不可少,中职学生既要复习文化课,又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工作,经常顾此失彼,患得患失。二是中职开设的专业较多,而高职招收的专业相对较少,使一部分中职学生的专业不对口;有的高职院校将中职生源和高中学生无差别地进行同班授课,造成教学困难和资源浪费。三是中高职在课程大纲、课程设置上没有实现对接,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交叠重复,理论深度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教育投入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低下。
  3.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学生,通过第三年分流建立起竞争机制,由中职直接升入高职,这种衔接有利于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吸引较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扩展高职教育优质生源的渠道。但这种衔接模式中前三年属于中职教育阶段,在高职院校学习容易在心理和行为上受到高职学生行为的影响,且五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对于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来说,要做好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建设和教学还是有难度的,不利于高等职业学院的发展与建设。
  三、院校直接对接的“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院校直接对接的“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是在吸收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衔接优点的基础上,中高职院联合举办中高职同类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上进行紧密衔接的教育模式。初中毕业生经过中考进入中职学校接受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两所院校共同进行毕业性质的考试或结业性质的考查,成绩合格者中职学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学生不用参加高考,直接进入教育机构指定认可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修完专业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指定高职院校的毕业文凭。
  1.“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原则。一是对接原则,“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要求中、高职院校直接对接,在专业上联合办学;二是一体原则,无论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区域经济或者相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两所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与设置要一体化;三是协调原则,培养目标要有层次、衔接和递进关系,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做好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协调的核心工作;四是共享原则,两所院校要整合、优化各自专业教育资源,发挥各自的师资、设备和管理优势,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和发展。
  院校直接对接的“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一体化,而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关键是根据产业行业的需求,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企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研究技能型人才由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两所院校整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区分中、高职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差异。培养目标衔接是前提,专业建设衔接是基础,课程体系衔接是核心。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同属职业教育,但在学历层次上有差别,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职业性、技术性和技能性的一致,又有着层次的差别。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培养目标的递进性,又要考虑培养目标的衔接性,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更高阶段。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分别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技能。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是实现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计划。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企业行业专家和职教专家,分析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按照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构建一体化教学计划,制定中高职的专业教学标准。按照企业需要培养适应的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讲解必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依据企业的职业活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难易要求设置课程和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整体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培养高技能人才。
  2.“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意义。第一,促进中高职教育共同发展,提高教学效益。两所院校直接对接的“3+2”衔接模式综合了单考单招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模式的优点,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全面对接,有利于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节约了人才培养时间,提高了职业教育效率,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效益。第二,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的完整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两所院校各自的优势,在整个行业形成职业教育合力,拓展与延伸职业教育技术服务与发展空间,实现优秀资源共享,院校特色互补,形成完整的中高职教育培养体系。第三,对培养高规格、高技能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要达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经过一个周期较长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能使职业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周期延长,有利于形成高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在两所院校的同类专业学习中受到两种不同校园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四,满足更多中职生继续升学的愿望,体现教育公平。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持续增长,北京市中职生的升学比例甚至超过30%。这种模式让学生不参加高考就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满足了更多汽车服务类专业中职生继续升学的愿望。
  院校合作的“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打通了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有助于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成长与成才,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独有的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启中,解飞厚.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职业技术教育,2001(1).
  [2]周大农,戚亚光.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01(4).
  [3]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4]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5]李更良.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
  [6]万平.高职职业岗位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7]黄日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822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