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爱你也容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玫

  作文,本应是学生内心情感最真实的写照,是对生活最本真的表达,是激情生命最绚丽的绽放。然而,纵观今天学生们的写作,却总是显得那么苍白而贫乏,令无数老师们头痛不已,费尽移山心力却又收效甚微。于是,感叹连连:如今的孩子怎么了,如今的作文怎么教?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在作文教学之路上艰难地摸索着,反复地实践着,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感想,将其记录于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同行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尽管新课程下作文在不断改革,但看看学生写作文却发现,很多人依然惧怕作文,“啃笔头,挤牙膏”地凑字数,采用拼、凑、压、挤、抄等方式“合作”而成,再看作文内容,文字生硬,缺少真情实感。因欠缺积累,无实例可用,文章欠缺文化厚度,让人看后啼笑皆非,欲哭无泪。
  二、作文教学现状
  首先,很多老师轻语言积累和生活感悟,重方法教学。他们非常注重模式的教学,如生硬的教学生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呼应,又如何结尾等,使得本应富有生活情趣的作文课模式化,变得呆板乏味,也让学生误以为好作文是靠模式“造”出来的。
  其次,大部分老师在作文课上没有系统的计划,随意性大。作文教学计划应该在开学之初就做好安排,然后很多老师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随意性很大,无计划可言,有的即使有计划,也是临时的、局部的。这种“事前无计划,当事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很多老师比较注重写作的数量,却忽略评讲的质量。大家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途径,所以大量布置日记、周记、读书心得、平时见闻等内容,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评讲,每次评讲时抽取几本好作文在班上读读就完事,也没有说好作文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差的作文又为什么差,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当然缓慢,事实表明,多练笔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但较之有针对性的练习,差之甚远。
  三、现有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
  针对学生“怕作文”的现状,无数老师在改革实践后都提出了自己的做法,比如情景教学法、开放作文法、聊天作文法、作文学生互批法,也有很多老师提出了作文细化教学法、目标设定法,各类经验文章大放异彩。
  四、针对弊病,我的“药方”
  (一)激发兴趣,激发表现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掌握某种活动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需要,才有可能对这种事物产生兴趣。
  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发表欲,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供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别人的面前,也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希望表现自我,是学生心理上的一个共性。自己的作品一旦发表,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它能增强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对他们写作水平提高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多,课前三分钟的演讲,班级举行的辩论会,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班级的黑板报,校刊……教师要争取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对写作不好的学生,教师应伸手相助,努力寻找其作文中的光彩之处,给予赏识、认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取得更好的成绩。兴趣的培养,是作文能力提高的前提。
  (二)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外,注重积累素材,分类归纳,灵活运用。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能用于作文的素材可谓浩如烟海,学生却感到写作困难,无材料可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我觉得课堂教学就是很好的机会。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忧国忧民、洁身自好、“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屈原,豪放飘逸、性喜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这些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所以在平常课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积累这样的素材,用它们充实不同观点的文章内容。将古典文化的诗章文句与现实生活链接,转化为生活感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例如教学生用议论+课文句子的方式:
  例一:生活需要宽容,只有“面朝大海”,才有“春暖花开”。
  例二:人生是一个舞台,也许你是一位“孤独的收割人”,也许你是一匹“把头沉重地垂下”的“老马”,也许你是一棵和树站在一起的“木棉”,但你必须做一名积极拥抱生活的勇者。
  例三:生活需要自知之明,邹忌不为美言所左右,真切地认识了自我;勾践历经会稽之耻,认真地反省了自我;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地造就了自我。
  例四:也许你还没有开始“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也许你还未顾上“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也许你还未来得及“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名字”,不要心慌,不要着急,生活是会包容一位拥有热心肠的你。
  例五:你可能是三月不飞的“柳絮”,你可能是三月不揭的“春帏”,能“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但是你不要去伤心流泪,你只要活得有理想有态度,人生就同样美丽且有意义。
  以上引用或化用的诗句、文句均出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和第单元的课文,学生学完后却从不曾在意,更未想过要变为己用,老师此时有意提醒,会让学生更留意文本的资源。老师不断提醒,学生才会慢慢转变观念,活学活用。文本所包含的写作素材是底蕴写作的资源和基础,作文的题目、题记、小标题、正文都可以直接引用和化用古诗文,这样丰富了作文内涵,增加了作文文采。同时还要学生有意识地将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广为人知的事迹或细节用简洁的语言排列出来,将相关历史人物与表现该人物品质、思想或性格等特点的诗文句子相结合,增加文化底蕴。
  (三)大力提倡个性化作文。
  作文教学的创新要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教师命题的方式,让学生张扬个性,抒写对生活的感受,对现实的思考,对过去的反思……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自身的未知领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
  长期以来,在语文和作文教学中,师生都习惯于用同样的模式去阅读去写作。禁止个性的语言和多元化解读,结果是学生们不敢大胆张扬个性、挥洒青春,作文的写作素材重复运用,内容平淡无味,缺少新颖性、生动性。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写作变成了应付。写作过程应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如果没有对自我心理情感的主动积累和积极审视,就不能写好作文。因此,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记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活跃创新意识,激发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永远教无定法,但作文教学永远是语文老师探索、改革的重要内容,愿我们的引导能让学生爱上作文,让学生的思维之光常驻笔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046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