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课充满激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教学往往比较呆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优美的泛读、精彩的课前展示、富含哲理又风趣幽默的插曲、古典名著的推介、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使语文课堂激情飞扬。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法 激情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虽然香山居士说的是文章靠感情去打动人,但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也莫不如此。
  做语文教师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成为学生的期盼,成为他们的挚爱。我们都在努力,所以才有了五花八门的教学模式,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仍然要面对冷清的语文课堂望洋兴叹。其实,语文课堂真的不需要程序不需要模式,只要你能调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去巧妙点燃学生的热情,整个课堂必然会激情飞扬!
  用优美的范读感染学生
  朗读并不是简单泛泛而读,而是一种再创造、是一种注入感情的情景再现。虽然现在新课标要求调动学生,提倡自主学习,但是老师必要的范读还是必不可少的。记得我在教《变色龙》这一课时,就使用朗读的教学方法。由于教者音质醇厚,加上对本课多次研读,烂熟于心,所以这一课读的绘声绘色、声请并茂,学生听的如临其境、如痴如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范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下来的学习就顺利多了。新课标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要求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的同时还要求体验性,对课文阅读来说,学生的阅历和朗读水平制约了他们的理解和体验,老师的泛读正好为他们的体验创造、再现了情境。[2]
  五分钟闪亮登场
  我们探索过课前演讲,尝试过美文欣赏,都卓有成效。但哪一种都有些单调,缺乏应有的朝气和激情,何不把课堂之初的五分钟放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由地尽展风采?
  我每堂课安排一个学生展示,并告诉他们,这是属于你的一方舞台,一学期难得有几个这样的五分钟,一定要展现给同学们一个独特的自我!学生群情激越,准备得认真又投入。
  结果,爱唱歌的给同学们带来了悦耳的歌声;善表演的给同学们一段精彩的小品;爱好文学的推荐给同学们经典的作品并带有自己深入的感悟……语文课堂一下子来了个“开门红”,靓丽而多彩!不仅如此,我还要相机来一个点拨或点评,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本课的学习任务自然会高效完成。
  每天,他们都要数一数有几节语文课,因为他们盼望着看同学们精彩的展示!语文课自然成了他们的期盼!
  来点插曲又何妨
  如果剩余的四十分钟都是按部就班地学习,那又难免沉闷了。所以,我们不妨在课堂上,适当来点小小的插曲,活跃一下气氛,点缀一下课堂,让课堂更生动有魅力。如:我找一段文字,让学生来个速记小竞赛,既是游戏,又是记忆力的锻炼;设计一些问题让同学们来个“问题接龙”,让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表演一个节目,训练他们的思维;有时来一个小幽默,或者来几句半生不熟的英语,课堂上便总是笑声阵阵。有一次,我班一个名叫方延驰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临近中考了,容不得分心,我望着他,出对联一副:事过中考方言迟(方延驰) ,悔不当初读书早!此联巧妙的利用谐音将他的名字嵌入,又包含警策之意。他和同学们都感佩不已,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听课的劲头也更足了。所以,这些所谓的小插曲,多数还是所学课堂知识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名著连播魅力无限
  新学期开学,课本还不到位,学生们要求我讲故事给他们听。讲什么呢?我就随意选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这一情节来讲,没想到一下子搅热了课堂,引起了他们对涉及不多的《三国演义》原文极大的兴趣和向往。后来,一上语文课,他们就要求我讲《三国演义》,望着他们热情和期待的眼睛,我又断断续续地讲了几个情节,讲完后,非得再来个“下集预告”他们才肯罢休。我开始认真地思考:如果把讲名著巧妙穿插于课堂,来个名著推介,不是更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吗?我坐下来认真备课,把《三国演义》以人物为线,把一个个情节串起来,又找到原著,仔细研读,再上网查阅名家对主要人物的评价和赏析。我发现,当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时候,当下午第一节课不少学生打盹的时候,当放学前部分学生心不在焉的时候,当课文内容有些枯燥的时候……只要我一说“话说诸葛亮……”“话说曹操……”,他们立即把眼睛瞪得溜圆 ,课堂立即迅速升温。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把我讲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放到了课堂检测中,对他们的听讲和理解情况进行反馈。我估计,如果从初中一入学就开始名著推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两年就可以讲完,初中要求阅读的篇目基本上都能讲完。
  不但如此,我的“联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发现,讲哪部作品时,学生就开始购买哪部作品来悄悄地读,因为心急的同学等不及我这样细水长流地来讲;表现欲强的同学多么想在老师预告之后给同学们来一点提前的惊喜,来显示一下自己…… 喜欢上了语文课,喜欢上了阅读,还愁提高不了语文能力吗?
  声调变化激起课堂波澜
  记得上学时,教我语文的一位老师,说话音调高低变化太小,对我来说就是催眠曲,听不了多久就睡眼朦胧。后来换了一个语文老师,那老师声如洪钟不说,还极能抑扬顿挫,上他的课就是享受,哪还有打盹的心思。因此,我上课的时候特注意声调的变化。不止范读课文时的声情并茂,课堂上的讲析、提问、过渡等语言更得注意声音大小、声调高低等的丰富变换。如刚才还故意压低声音,让学生去侧耳倾听,突然把音调提高八度,引起学生高度注意,甚至提问时喊学生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用不同高低的声调和不同大小的声音去喊,让他们捉摸不透。声音的变幻莫测、不断地提问、不时地幽默,引来了课堂上的笑声不断,学生想走神都难。
  课堂上语言的不断变化,使课堂语言有了层次,有了节奏,有了色彩,有时如涧底深潭静谧幽深,有时如高山流水婉约清亮,有时如狂风骤雨雄浑壮阔……语言的魅力笼罩着课堂,课堂上必然波澜迭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心。
  教育界有句常言:教无定法。语文课堂完全可以屏弃任何的模式,用激情去开辟一片靓丽! 让课堂不再沉闷,从此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1]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2-133
  作者简介 :陈进勤,男,1963年生于陕西安康。中学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92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