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民办高校办学的转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汤保梅

  摘要:民办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遵循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发展思路的与时俱进和发展重点的转移。在发展方式方面,从侧重机遇型向侧重实力型转型;在内部管理方面,从侧重粗放型管理向侧重科学型管理转型;在人才培养方面,从侧重学科本位维度向能力本位维度转型。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民办高校;转型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30—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2年毛入学率超过15%,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截止2010年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6.5%。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公办高校的实力增强和独立学院的异军突起共同促动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幅扩张,适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趋严重。特别是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创纪录的600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这一切都使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民办高校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要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在认真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从三个维度尽快促其转型,以求增强发展的后劲,实现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一、在发展方式方面,从侧重机遇的维度向侧重实力的维度发展转型
  民办高校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实现发展思路的与时俱进和发展重心的适时转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同志曾经指出:要“促进民办教育由机遇性发展向实力性发展转型”。他指出:“在民办教育发展初期,教育需求、政策、生长点,以及竞争环境都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遇。善于抓住机遇就可以赢得发展。但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竞争将更加依靠实力。因此,民办学校努力增强实力,特别要理清内部关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树立良好社会信誉。”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外延型增长转向内涵建设,从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主到以提升软环境为主,这是民办高等教育适应竞争加剧的现实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民办高校适应宏观社会发展的需要。
  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学中,是指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体。而论及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则是指高校以其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整合构建出的其他学校难以进行复制和模仿的竞争优势和能力。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硬实力。它是直观的,可以量化为指标进行考察的,主要由校长的领导能力、社会影响、师资结构与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等方面构成的人力资源实力,还有校园校舍面积、图书仪器、教学设施数量价值等构成的物力资源实力。二是软实力。它是无形的,非物化的,并且不易进行评判和考核。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与社会美誉度、办学特色与定位、内部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校风与校园文化等方面。在这两种实力中,能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环节,也就是难以被其他学校复制和模仿的部分,才属于高校核心竞争力。显然,形成这样的竞争实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优化的过程。尤其是软实力,它是高校独树一帜的能力,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理念、教学传统、校园文化等的积淀与升华,需要很长的办学时间和连续不断的积累总结才能获得。
  高校核心竞争力更集中地体现在办学特色上。核心竞争力越强,其办学特色越鲜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民办高校必定毫无特色。特色的本质是高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同且体现了自身特有的优势。这种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校短时期内难以拥有的,包括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发展理念、育人模式、师资水平、发展模式、制度规范、学科专业、校风、教风和学风等,而上述所有方面最终集中体现在对具备独特专业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力上。因此,特色也是一种过硬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标志。一所高校有了特色才有了魅力,也才有了生命力和竞争力。
  大学特色是大学独特的、持久的内涵。有特色的大学,才是有魅力的大学,也才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学。黄河科技学院从1984年建校之日起,就始终如一地践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针,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实施特色品牌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力避与公办高校趋同。通过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从业余制的高考自学考试辅导班起步,靠质量信誉站稳脚跟,及时抓住政策机遇,依托实力大胆转型:由业余培训班转为全日制自考班,再由非学历教育转型为专科学历教育,直到如今实施普通本科学历教育。通过27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最终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巨大转变并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普通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如果说在27年前能产生黄河科技学院是我们抓住了国家的政策和社会需求的机遇,那么今天能发展到如此规模则更多得益于学校能及时转向,壮大自己的实力。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办学宗旨;时刻彰显“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理念,发扬“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奋斗精神;注重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的双赢,最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办高校发展道路。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实践说明,只有紧紧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凸显办学特色这两个重点,坚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大胆创新转变,民办高校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规范地发展。
  二、在内部管理方面,从侧重粗放型管理的维度向侧重科学型管理的维度转型
  ,
  民办高校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内部管理模式上,解决民办高校规模、质量协调发展的问题,要从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型。长期以来,收取学费是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经费自筹的特点决定以规模扩张——增加收入——再扩张规模的循环发展观念在大多数民办教育工作者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但事实上,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保持教育特色和质量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民办高校的这种粗放管理发展,难以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实现办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型。转型的目标就是民办高校向科学型管理转型以提升其运行的质量,即实施“内涵式”发展。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转型,内涵建设的目的是在保持学校一定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前提下,通过完善民办高校管理制度,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来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规模大幅度扩张以后,必然需要一个调整时期,以保证规模和内涵协调发展。随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优质民办高校在数量和区域分布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关注的焦点也已经从“规模关注”转移到“质量关注”。过去以“万人大学”为标准衡量民办高校办学实力的粗放型发展观念已明显落后,而追求“内涵发展”的集约化发展理念则应该成为现阶段优质民办高校适应新环境的指向标。
  办学初期,黄河科技学院就提出了“一条生命线,两个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积极倡导“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1995年,在总结10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高等教育环境和人才需求情况,黄河科技学院提出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办学方针。1999--2004年,我国进入了由精英教育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变的历史转折期。国内上千所高校加入了规模扩张的潮流中,但黄河科技学院没有盲目扩招,而是清醒敏锐地审时度势,顶住扩招的内外压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质量、规模、结构、效益之间追求协调的的内涵式发展。1999年,该校在校生18 000多人,到2004年,近20 000人,实施本科学历教育四年间仅增加一千多人。
  2000年升本后的第一学期,学校就“如何办好本科教育”提出了“调整结构,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创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强调“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了“教学型”本科的定位。此后,学校取消了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并逐步实现了从以专科教育为主到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转变。2001年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四个特征”、“五种能力”);2004年提出了“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思路。2005年,学校提出“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主线”的工作思路。2007年启动“八大工程”建设,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科研与学术建设、学校规范管理、“三风”建设、毕业生就业以及新校区建设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学院软、硬件建设,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从侧重粗放型管理维度向侧重科学型管理维度的适时转型。
  三、在人才培养方面,从片面强调学科本位维度向能力本位维度转型
  民办高校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民办本科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找到与公办高校不同且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模式,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从侧重学科本位向侧重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
  学科本位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的传统模式,它以学科教学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体,实践环节服务于理论教学。能力本位是相对学科本位提出的新型本科教育模式,它是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设置教学体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替代以知识体系形成为主要目的,这也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区别于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特征。
  在各个产业都对创意日益重视的趋势下,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这种转变也需要我国高校特别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逐步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对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来实现,而应将这个理念渗透于理论、实验、实践等整个大学课程体系之中,致力于培养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具有完善知识体系的实用性人才。世界著名大学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经表示,在20世纪早期,“填鸭式”教学模式在美国也曾被普遍采用,但如今在美国,不仅大学,而且整个教育界都非常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使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学会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对标准答案的简单记忆。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阶段,为适应创新国家体系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
  从办学性质上说,黄河科技学院是民办高校,同时也是一所地方高校。基于自身的实力,学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和确立与公办高校不同的定位与发展模式,不断强化和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学校被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后,定位于“教学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而且明确提出这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就是“一线创新人才”。而“一线创新人才”有两点含义,一是在第一线工作,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能解决现实问题;二是这样的一线人才还应当受到系统的训练,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富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有机统一,学校提出了“坚持本科学历教育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我国对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第十六条中对本科学历教育学业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本科学历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既不同于传统上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施行的学科本位教育,也不同于现有的高职高专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使毕业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功底和基本技能,又具有愿意为基层单位服务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成为应用型的一线创新人才。学校把上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概括为五个方面: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整合能力、动手能力、抗挫折能力,这个艰难而理性的转变是民办高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价值内核,成为重新建构高等教育发展架构的指导思想,以促进高等教育向多元化、特色化、社会化发展。目标定位的多元化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一个重要趋势;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共同优化是我国高校在新环境下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民办高校正在实施的三种模式的战略转型,努力实现民办教育的发展由规模增长到质量提高的转型,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民办高校的运行要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做到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科学的发展。民办高校的运行从侧重机遇成长维度转向实力发展的维度,这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内因;而从侧重粗放维度的管理转向科学性维度则是注重了民办高校在运行中数量扩张基础上的质量提升的必要;从侧重学科本位到侧重能力本位的转变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一特征,真正体现了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明天着想的良苦用心。民办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还有许多体制、机制和自身缺陷等难题需要民办教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还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予以帮助,在宏观方向上加以指导。只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不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积极探索民办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就能为我国的民办高校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04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