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自主”模式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颜亮

  【摘 要】以SCL-90量表对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进行测试发现,体育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促进效果,传统的体育普修课和“三自主”模式的体育选项课都可以降低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两个因子的水平,而后者在强迫、抑郁和恐怖三个因子的降低方面也有显著性效果。对两种教学方式实验后的SCL-90的比较发现,“三自主”模式的体育选项课比传统的体育普修课对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两个因子有更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三自主” 体育选项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11-02
  
  “三自主”模式的体育选项课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人本主义、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社会运动场馆。其特点是使每位学生能从自己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特长、个体需求等角度自由选择上课时间、任课教师和教学内容。在我国,体育选项课已逐步成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本课题从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学校体育教育出发,通过对体育选项课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关系的分析,揭示当前学校体育在身心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加深对体育选项课健身及健心效应的了解,促进身心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有助于科学指导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开展。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师范大学大一、大二本科生10个体育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5个班为传统的体育普修课,教学内容有中长跑或太极拳,另外5个班为“三自主”模式下的选项课,打破原有行政班建制,按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分成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和健美操5个选项课班。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文献,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整理归类,为本研究提供背景材料支撑。
  第二,问卷调查法。采用L.R.Derogatis的症状自评述SCL-90量表测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该表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心理健康检测量表,共90个问题,有9个维度(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性)。据报告,SCL-90各项因子效度为0.77~0.99(P<0.01),内容效应和结构效应也较好。本次测量的克隆巴赫ɑ系数为:实验前0.856,实验后0.910,信度较好。
  第三,实验法。分组完毕后,对各组学生进行症状自评述SCL-90量表的测试,然后每个组按照各自的锻炼项目,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体育课,期末对各组学生再用SCL-90量表进行测试。对实验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
  第四,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O统计软件对调查和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各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进一步考察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存在差异的水平。
  二 时间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两组实验对象的SCL-90测试比照
  从表1的数据来看,本次分组的学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各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间也无显著性差距。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实验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是无差距的,且与全国大学生接近。
  2.各组实验前后SCL-90测试各因子的配对T检验
  体育运动既有身体的对抗,又有智力的较量,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能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促进人际交往和个体的社会化,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体育运动也会产生快感,被称为运动愉快感(enjoyment),它是与身体锻炼相联系的一种心理健康因素,是体育运动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运动最优化的心理状态。产生的运动愉快感对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表现为满足、愉悦、舒畅、能力感增强和积极参与活动等,是一种心理的流畅状态。如表2所示,通过一个学期的体育课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所变化,其中,对照组在焦虑和人际关系有了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人际关系、焦虑两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抑郁、恐惧、强迫三因子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在为期一个学期的体育课影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了人际关系和焦虑两方面的改善外,实验组还能有效抑制抑郁、恐惧和强迫的水平。
  3.实验后两组间SCL-90测试比较
  体育课的健心效应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从“三自主”的选项课与传统普修课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来看,“三自主”模式下的选项课能更好地降低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水平,如表3所示,实验组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焦虑因子相对对照组有显著性的下降。本研究认为,在经过自己的选择后,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大为改观,积极思维、所学动作技能能较快掌握,同时,心理上更加投入了体育课中,并获得了更多的心理体验。因此,体育的健心效应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三 结论与建议
  第一,体育课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身体和心理双重体验,体育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团结互助、相互协调、遵守规则和刻苦拼搏的过程,特别是在游戏和比赛中,学生们在“取得胜利”的刺激下,没有了平日的隔阂,拉近了距离,自觉不自觉地建立起友谊,忘记了烦恼与痛苦,扩大了社会交往,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消除了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平衡。长期有规律的体育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提高会因课程组织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第二,“三自主”模式下,学生们不愿上体育课的因素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确定,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者,这种转变将使体育课的健心效应得到最大发挥。与传统的普修课相比,“三自主”的体育选修课更能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焦虑水平显著下降。
  参考文献
  [1]陈树林、李凌江.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5):323~327
  [2]唐秋萍、黄中升.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1):16~20
  [3]冯志芳等.大一与大四学生SCL-90评定结果对比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8~49
  [4]李明.体育锻炼对矫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7(52)
  [5]王佃娥等.体育锻炼与健康满意度关系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9(8):44~47
  [6]颜亮、张颖.论体育运动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作用和策略[J].文史博览(理论),2010(7)
  〔责任编辑:王以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11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