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课堂应创造一个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自主学习;成功体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了,焕发着勃勃的生机--教师全身心投入,学生乐学会学,师生情意浓浓,关系融洽,气氛和谐,呈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富有活力的局面。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盎然生机,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者和组织者,改变传统“师传生受”的教学方法,要与学生平等沟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展个性、开阔思维、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导学过程中要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使导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师生可以一起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朗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熟课文后,可以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添画青蛙的成长过程,在画画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接着师生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的小蝌蚪向鲤鱼阿姨、乌龟妈妈发问,发问的内容,不必按书照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问,诱发学生个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增加一些表情动作,从而进一步理解青蛙的成长特点。在整个导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了一个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真正焕发迷人的光彩,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1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以识字教学为例,教师已不再唱“独脚戏”,而是发动同桌、四人小组、小老师互教互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再包办代替,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习。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理解词义的方式有多种,如:“狭长”可找反义词理解,“贪婪”、“吮吸”可显著借助动作表演理解,也可联系上下文理解;“平滑”、“细腻”可通过触摸实物来体会,“津津有味”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即可,这个过程可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式进行。这个导学过程把选择学习方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多让学生发言、交流、展示、互评互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2.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一位教师在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中,从三方面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朗读,展示理解的个性;通过画画,展示想象的个性;通过观看课件演示,想象作诗,展示创造的个性。
  3.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3.1创设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爱恩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课堂上,多提供一些科学的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在求异、求新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发展。如教《画风》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画风,你有什么办法?”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生活再现于学生大脑,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散了。”有的说:“风把人们吹冷了。”还有的说:“风吹来了,山上小石头滚落下来了。”……话匣字打开了,课堂上气氛活跃,师生情绪融为一体,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使导学过程充满了情趣和活力。
  3.2将多媒体电化教学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运用声情并茂,融科技知识与艺术于一体的电教媒体,不但能提供直观、生动的画面,还可以创设教师无法代替的导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海底世界》一文,开课伊始:我出示大海的投影,并配上一曲《大海啊,故乡》,悠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到浩瀚的大海边,伴着音乐,我让学生展开联想,然后设问:“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搜索一下充满神秘的海底世界吗?”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海底神秘的世界,此时,老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去自由阅读、探索,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中,使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大胆探索、积极发言。将多媒体电化教学引进了课堂,课堂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堂。
  4. 运用积极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积极参与学习“成长需要激励”,当教师在课堂对学生的真诚赞扬,哪怕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越来越行了!”,都将给学生无穷的自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正确运用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同学的激励。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呼唤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是促使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学习有了动力,学生的主体意识被调动起来,就能为新课堂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解读》 《福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69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