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本插图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恰当地使用插图这一有效教育资源,努力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文字表达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为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文本打开方便之门。
  关键词 插图 导入新课 精读课文 设计作业
  低年级儿童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观察力居众因素之首。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在课本中,相对于文字,插图是最直接具体可感的,由图入文,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为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文本打开方便之门。
  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巧妙的新课导入能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而课文中一幅趣味盎然的插图恰恰可以起到这一作用。
  《蜗牛的奖杯》这一课,请学生先欣赏一下现在蜗牛的插图,说说自己对蜗牛的认识和对蜗牛的印象。趁势,再出示课文中的另一幅插图,图中的蜗牛长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并告诉学生这就是蜗牛以前的样子。蜗牛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呀?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两幅截然不同的插图调动起来了,此时再带领同学们走进文本,便水到渠成了。
  二、利用插图精读课文
  1.利用插图识字释词。七八岁的小学生常被直观性、形象性的教学所吸引,因此可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识记、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在学习《陈毅探母》这一课时,教师出示插图,图上的陈毅正坐在母亲床前,一边帮母亲洗着衣服,一边和母亲谈家常。学生不仅可以一目了然地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是表示两件事要同时做,而不是做完一件事再做一件事,还能体会出陈毅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2.利用插图梳理文脉。有些写景的课文往往要求学生抓住方位词来理清文脉,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能合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那么就能从图入文,抓住文本线索,文脉就一清二楚了。
  《月亮湾》一课,要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从村子前面的小河入手→河上→河里→河岸→过了桥,再到村子后面的山,从山坡上→茶园里。这样指导观察后,学生对图画有了较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从近到远的观察方法,使脑子里有一条明确的观察线,再来读课文时,脑子就像放电影一样思路清晰。
  3.利用插图合理想象。插图是静态的,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相对应的文字充分发挥想象力,使画面动起来。丰富的画面内容需要通过认真、仔细、全面的观察,弄清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对画面进行直接描绘的,哪些内容是由画面而想象的。
  教学《一株紫丁香》这一课时,课本上的插图给我们呈现了一位留着齐耳短发,正在窗前备课的女教师形象。那群送花的同学们呢?他们此时在做什么想什么呢?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走进插图,仿佛自己就是那些送花学生的一员,把想象延伸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体会老师工作的辛劳,表达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4.利用插图感悟理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低年级学生受到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文本时对难点理解比较困难,单单读课文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师应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才能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在苏教版二上教材中,有一系列关于革命领袖的课文。低年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再加上课外阅读量的不够,对革命领袖是非常陌生的,教师可指导学生看插图。《朱德的扁担》中插图上的朱德头戴斗笠,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肩上挑着一担满满的粮食。此情此景,学生怎能还感受不到朱德作为总司令,却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呢?
  三、利用插图设计作业
  1.依托插图续写与仿写。
  低年级的课后作业中,常常有仿写和续写的写作题目,而课文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富有意趣,正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好教材。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就要充分利用插图的直观手段。
  《青蛙看海》这一课的插图中,小青蛙和小松鼠站在高高的山顶,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此时此刻,你能说说小青蛙和小松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吗?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2.依托插图背诵和复述。
  古人说:“记忆是智慧之母。”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文中的插图是学生复述和背诵课文的好材料。
  在《母亲的恩情》一课中,一共有3幅插图,分别对应课文的前3个主要小节。在教学课文时,利用插图到课文去找相对应的小节,再根据课文内容给插图起小标题,分别为“深夜缝衣”“村口送别”“报答恩情”,有了3个小标题和插图,学生复述起课文来就事半功倍。
  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恰当地使用这一有效教育资源,努力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文字表达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发展语文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70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