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听说读写”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随着课程的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也随着在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很流行。因此,“听说读写”已作为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主要表达形式。
  1.“听”——学会倾听是交流的前提
  交流是双向的,要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才能促进自我的成长,而倾听则是交流的前提。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呢?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1示范的倾听。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身要用心听学生的发言,为学生做个榜样。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停下其它动作,仔细地倾听他的发言,并做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也让其他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像老师一样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之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如: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对于那些能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教师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有同伴榜样可以效仿。
  1.2思考的倾听。以往强调的听主要是指听教师讲授,但这种单一的倾听可能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权威。倾听不仅是听老师,还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的发言有三步曲:一判断同学发言的正误,二吸纳合理的对自己的想法有促进的内容,三对那些不合理的自己存有不同意见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待进一步的交流。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问其他的学生:“你同意刚才发言同学的看法吗?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等等。对同学所讲述的内容,不一定要赞同,但是要做到理解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能把别人的话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即使遇到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也不要随便断然否定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意见时尽可能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不指责别人、以交流彼此想法共同学习知识为目的的方式。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及辩论,引导学生思考别人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样学生就能及时进行对比、找到彼此的共鸣以及分歧,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还能从他的同伴那里获取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更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当有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时候,学生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去听发言的学生讲了些什么,而不像以前那样“发言”和“讨论”同时进行,结果弄得谁的话大家都没有听清楚。通过这样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大大不同于以前的专为找茬而听别人的讲话的情况。而当他们讲得精彩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大家的掌声和肯定,更大大地加强了他们的信心与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不同。
  2.“说”——关注思考过程加深理解
  数学不仅注重内部思维,更重视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调动学生表述、交流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活动和思维过程,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
  2.1表述算理——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除了有计划地进行常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从过去追求结果到如今关注思维的过程,表述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不论是算理还是法则,只有学生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才能知道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而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如教学9+2,不仅要使学生利用“凑十法”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还可以让学生口述“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再加1等于11”的大意,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2看图说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渠道。让学生观察直观图,说出图中已知有哪些条件,相应的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口述的条件和问题的呈现顺序也体现了其对信息结构化的能力,比较符合生活数学的情境。
  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所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即有条理分析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把这个分析的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这种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为分析复合应用题打下较好的基础。
  3.“读”——拓宽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3.1阅读课本,做好预习和复习。教材的例题编写和之后“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此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进行大量的书本之外的练习,结果并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如果能让学生在讲课之前做好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上寻找答案,在讲课之后重新阅读课本,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往往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如一年级下册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口算的时候,课本在练习中出示了6道口算很具有典型性,如:“45+3,45+8,45+30,45-3,45-8,45-30”,学生对这6题如果能表述其算法、正确算出得数,那么这部分内容的口算就基本掌握了,接下来再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学生的学,我们要选择“巧学”而非“苦学”,要做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4.“写”——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这是对“读”的反馈,也是对“读”的促进。老师可以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整理知识。然后让学生写下他们对课堂学习过程的回忆、总结、创新。鼓励学生更多的从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方面写出数学日记,尤其是学会体现一种数学发现、数学思考、数学方法。
  总之,“听说读写”不仅是语文学科专利,也是我们数学学科应该培养的学习能力。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交流。改变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79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