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一种作业叫“快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们一直在强调“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可看看孩子们鼓鼓的书包,再看看孩子们做作业时痛苦的表情,我们就知道: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并减掉。单从小学数学作业来看,一些现实的问题确确实实地摆在我们的眼前:量大——同一题型反复出现;枯燥——单调缺少生活气息;统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我们真的做到了吗?从真正意义上说,作业是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可现在的他们快乐吗?那么,如何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1.“玩转”作业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该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中,与画画、游戏、制作、等联系起来,当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务求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生活性的作业,如手工类作业、美工类作业、设计类作业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真正实现他们能在“学中玩、玩中学”的现实目的。例如在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我们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斤几鸡蛋大约有几个;测一测自己的书包大概有多重等,还可让学生上市场先去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自动手称一称,验证一下。再如学习“比的应用”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汽水等,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2.“自助”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也要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但现在,多数教师布置的作业一直延续着“一刀切”的“光荣传统”,这样的做法往往无法顾及每个层次学生的认知要求,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为此,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给学生的作业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实现“人人能设计、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例如:我在每一单元学习完之后,都要求学生将整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一般来说,我都会把它分成:基本题、变化题、开放实践题。这样,学生就逐步学会了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3.“开放”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会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鉴于这一点,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好开放性作业,而这一作业的层次丰富、策略多样,学生更容易下手,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在设计作业时,我们要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学生所学的知识添加新的元素。特别是要注意,教师在布置此类作业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千万不要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生动而活泼、真实而具体,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会让孩子们真正的爱上作业,爱上学习,爱上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84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