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我省当前生态林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淑云

  摘 要 本文试从林业需实行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观念、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林业建设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 生态 林业 功能 建设一、前言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现实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
  二、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
  (一)生态林业的内涵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针要因地制宜,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林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结合。要建成立体林业,目的是: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森林对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提高系统各资源单位面积产量,缩短生产周期;形成商品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加工工业,实现多次增值;协调同有关各业的互利关系,维护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
  (二)生态林业的功能
  生态林业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对水利工程使用寿命都有巨大作用,对农牧畜产、稳产起到屏障作用。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前景。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环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资源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必将为新的环境革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三)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林业要以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型,这就促使传统林业要向新型林业—生态林业转变。我们知道,木材生产就是砍伐、运输、加工、其面小,它是人们追求林业短期经济效益的一和方式,林业经济总量偏小,但这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生产是有限的,现已被人们渐渐认识。而生态林业建设意义则不同。创建生态林业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新世纪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题,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这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林业战略思想发生的这种历史性转变顺应了世界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新世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大潮。
  (一)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二)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
  (三)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四)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
  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三)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四)完善法律机制,促进生态林业建设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3]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张淑云(1972- ),女,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与园林绿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85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