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秀叶

  摘 要:反思能够总结经验,改进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自身的教学素质提高。
  关键词:教师 反思 成长
  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事业规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职业技术的“双师型”教师极少,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脱离实际,采用灌注、填鸭式教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职业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下面笔者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等方面简单谈谈对职业技术教学改革的体会。
  一、教学思想改革
  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它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技术人才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这就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明确支撑起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教学改革的课程;二是明确的操作应用性,这就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的高投入性,这就要求职业技术院校加强在师资、场所、设备、仪器、手段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职业技术院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职业技术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改革内容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根据纺织业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地制定了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改革时,我们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随着我们调研的深入,不断配合考察结果,更新教学课程内容。
  1.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具有应用性的课程体系
  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在培养模式上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以我校专业为例,我们根据社会对纺织业应用性人才岗位群的需要,培养纺织业一线专业人才,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纺织业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构建具有应用性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使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辅助人才。目前纺织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三部分组成。该课程体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突出体现培养本专业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办学特色。
  2.课程设置突显职业技术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的特点
  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突出职业技能的核心位置,与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灵活选用教材
  完善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保障。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职业技术教育近年出版的精品教材不多,主要原因是教材没有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教学实践优势,编写实用性强的职业技术教材。教材编写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培养目标,注重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发展能力及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法,通过灌输方式,强化知识记忆。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这种传统方法必须加以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职业技术院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已成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课堂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不容置疑。
  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课堂中双向互动式的讨论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深化学生对律师公证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务的掌握。
  3.讨论、辩论式教学法
  口头表达能力、雄辩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是法律职业人才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课堂案例的讨论、辩论是培养学生这些最基本技能的最主要的实训方式。
  四、考试内容及方法的改革
  改善学生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在当前职业技术院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采取三种考试方式:闭卷、开卷考试、课外论文。闭卷考试特别是以客观题为主时,不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课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几分钟小考等,为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专业课考试中,应采取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321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