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金雨

  摘要:当前,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民族高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我国民族高校国际化的背景、意义和措施等问题。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民族院校应坚持自身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也应顺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通过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增强办学实力和提高办学水平。
  关键词: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国际化
  作者简介:姚金雨(1972-),女,侗族,湖北宣恩人,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07-02
  我国民族院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教育的最高层次机构,以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中,如何找准切入点和采取有效措施,多层次、全方位、有计划、有目标地参与到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值得研究。
  一、我国民族院校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民族院校在办学上尊重多元文化、关注教育公平、促进民族融合,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院校形成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办学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维系的国度,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种种原因,人类不可能创造同一种模式的文化,而人类创造的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又将他们塑造成了各具不同文化特征的群体——民族。”在我国,民族院校肩负传承民族文化和服务社会的使命,追求满足各民族成员,尤其是少数民族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国家的稳定统一。民族院校已形成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办学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各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民族问题、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心,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统一的重要力量。
  民族院校成为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教育成就的重要窗口。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这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振兴的根本大计,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富有特色的办学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顺利和有效实施了少数民族教育,对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促进了民族院校的发展,民族院校的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形式与内容。
  民族院校成为传承民族文化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基地。半个世纪以来,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民族院校依靠特殊教育政策,采取特殊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及各民族人才,传承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可以说,民族院已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及意义
  1.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后,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不断加强,促使各国高等教育向国际市场开放,同时也利用国际高等教育力量来发展本土高等教育。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化已经成为了评价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维度。国际化促进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一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当然趋势。通过认识、理念和技术方面的交互,我国民族院校也开始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这也是缩小民族和民族地区之间差距的契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扩大教育开放专门拟订了一章内容。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院校国际化是教育开放的重要方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和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全球化等呼唤民族院校的国际化。一方面,民族院校必须继续发挥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用。另一方面,民族院校也要规划与设计自身的发展,更加明确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2.我国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民族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推进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努力缩小与一流大学差距的具体行动。日本教育理论家喜多村和之教授强调高等教育应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能够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和接受;二是能够与外国进行平等交流;三是能够充分对外开放。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是将自身置身于整个国际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抓住机遇,以加速自身的发展。
  (1)促进民族院校自身的发展。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等理念和经验,更加有效培养创新型的各民族人才。“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是促进学生在国际视野中了解新信息、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有效途径。在科研方面,科学无国界,亦无民族之分。民族院校以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与世界各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把握国际科技的最新进展,为我国民族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优秀人才。在社会服务方面,民族院校利用良好的国际环境,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借鉴国外高校服务社会的经验,为本国、本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服务。
  (2)促进民族之间的国际文化交流。民族院校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行动也是发挥大学的国际文化交流功能。国际化则主要表现为国家与国家或异文化之间的交流,国际化的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世界范围内统一的模式或世界一元化,相反,却以主权国家或不同文化的存在为前提。由此,民族院校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和挖掘一切机会,把国际人士作为对象,有意识地对他们导入我国灿烂优秀的民族文化。在相互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等诸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使他们对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萌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有了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接点,凭借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民族之间的这种国际文化交流成果一定会惠及到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各个方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382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