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高专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技能教材的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必武 张广杰 道靖

  摘要:高职高专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高扬“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的理念,课程设置应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一个“树型”结构,即:以儿童学科课程为“根”,以教育理论课程为“干”,以专业方向课程为“枝”,以特长选修课程为“叶”,以教育实践课程为“脉”。实践技能教材编写优先考虑学生未来岗位任职要求和社会发展走向,突出教材内容的特色化、模块化、案例化、微型化和可操作性特性。以“课程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和“技能训练的步骤与质量检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不求教材内容及其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但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切实解决师范生技能训练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技能;教材开发
  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038-0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和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等任务,为把“意见”精神落实到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工作中去,有必要探讨区别于高师本科教学要求的高职高专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抓手,开发一批特色教材,以促进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着眼人才培养比较优势——高职高专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高专教师教育应与本科教师教育实现错位发展,彰显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课程设置应找准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市场竞争优势,凸显课程设置、技能培养的独特性和生命力。笔者认为,高职高专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高扬“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的理念,把小学儿童的需要和发展作为一以贯之的课程目标追求。由此,课程设置应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一个“树型”结构,即:以儿童学科课程为“根”,以教育理论课程为“干”,以专业方向课程为“枝”,以特长选修课程为“叶”,以教育实践课程为“脉”。与之基本对应的课程为:儿童学科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概论;教育理论课程--小学教育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材教法,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专业方向和教育实践课程——分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系列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班级管理,学校实务;特长选修课程——人际关系处理与制胜策略,创造思维训练与创新发现方法,教学口才训练与演讲雄辩艺术,个人生涯规划以及写作、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一技之长,等等。
  二、寻求打造特色的有力抓手——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教材开发
  专科师范毕业生与本科师范毕业生相比,必须具备相应的比较优势,否则,就无竞争优势可言。在与本科师范生的比拼中,师范专科毕业生除须具备较好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外,更应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下得去、拿得起、用得好、留得住。可见,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必须在理论够用、管用的前提下,扬长避短,紧盯师范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并在相关教材开发方面有所作为。
  1. 可以组织力量编写的实践技能训练教材
  实践技能训练教材(对于师范生而言,没有纯理论的教材,也没有纯实践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只存在是理论成分多一些,还是实践成分多一些的问题)的选题和编写,应尽可能:话题大小适当,内容虚实结合,既避免教材内容大而化之、空洞无物,又避免拓展教育视野时婆婆妈妈、小家子气。结合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广大在职小学教师的普遍困惑,可以组织力量编写的教材有:小学特级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课例评点;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与经典案例;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与实例分析;小学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的疑难问题诊断与应对方法;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实务;小学教师的课堂设计技巧与教学生成策略;小学班级管理要诀与课外活动开展;教育见实习的流程与操作要领;教师口才与演讲艺术;小学生身心发展问题与教育对策探讨,等等。
  2. 实践技能训练教材编写的原则
  既然是编写实践技能训练教材,教材编写就要充分考虑实践的需要,使师生觉得教材实用、管用。由此,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理论够用,以我为主”——精选理论知识,力避堆砌眼花缭乱的各色教育理论,力求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特别关注外来文化与东文明是否水土不服的问题,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技能求实,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把握力求:目的明确,步骤清晰,要求具体,操作简捷,检测方便。
  (3)“贴近实际,学用结合”——以岗位素质要求为导引,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实战能力,把小学在职教师普遍存在的软肋和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和突破。
  3. 实践技能训练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教材编写优先考虑学生未来岗位任职要求和社会发展走向,突出教材内容的特色化、模块化、案例化、微型化和可操作性特性。所谓“特色化”,就是教材内容真正体现专业特有属性和学生未来岗位任职要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均具竞争优势——理论上得去,实践下得来,用人单位用之能战、战之能胜。“模块化”是指编写的教材以“专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对其包含的主要因素加以分解,理出若干个需要重点突破的项目,作为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主要目标,即所编写的教材必须为解决师范生的“获取劳动就业岗位”提供直接服务。“案例化”是以经典案例诠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变得可以直接感知和触摸,从而将理论知识程序化、实践化和可操作化。“微型化”是指教材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实用管用,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纵深突破。“微型化”通常是用“小”问题作大文章,在“小”问题的突破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可操作性”指的是教材中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部分,其中的内容要求、目标定位要明确具体,方法步骤应清晰明了,检测标准必须精当实用。
  4. 实践技能训练教材编写的框架建议
  注重实战需要、解决现实问题是实践技能类教材的根本主旨。建议以“课程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和“技能训练的步骤与质量检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不求教材内容及其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但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切实解决师范生技能训练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建议教材编写的一般框架为:
  (1)注重用先进教育思想统领教材编写工作,力求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贯通。教材编写应体现国家最新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精神及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和成果。
  (2)以“问题解决”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力求对重要问题或关键环节有所突破。把著述的内容划分成5~8个主要问题(项目、专题),独立成章(专题)加以理论阐述和实践探讨,力求把理论融入到问题解决的程序、方法、步骤和效果中去。
  (3)每章(专题)的内容由五部分构成,力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①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②相关教育理论简介与理论指导意义;③问题解决的方法、步骤、措施和建议;④问题解决的检测、评价标准;⑤成功个案与借鉴意义
  (4)整合教材编写人员,力求与小学教育教学实现无缝对接。教材编写者最好由高校学有所长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专职人员、小学一线优秀教师三部分人员构成,以尽可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使编写出来的教材耐读、耐看、耐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Z].教师(2011)6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12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