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精品课程要多管齐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国周 陈韬 葛长荣

  摘要:围绕肉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式、课程实验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肉品工艺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127-02
  肉品工艺学是一门以普通物理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及食品分析原理等为基础,研究肉类的贮藏、加工与利用,探索这一系列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为人类提供种类繁多、营养丰富的肉制品的学科。该课程涉及的肉品种类多,加工工艺繁杂,实践性强,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重要性和涉及领域,其次让学生熟练掌握肉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以及各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能够处理各类肉品加工中出现的问题,成为能从事肉品加工、新产品开发和肉品质量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更好地掌握肉品加工的基本理论与工艺过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课程组深入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改进教学体系,完善教材建设
  肉品工艺学课程以肉品加工、保藏基本原理为核心,以各类肉制品的基本工艺为主线组织教学,其中内容繁杂,涉及多学科知识,然而只设置了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消化庞大的信息,如果为了求全,讲授过多的内容,即使当时记住,也会很快遗忘,教学效果不好。为了在有限的时数内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课程组根据本校的特色和优势,以肉品加工、保藏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及方法为主干,构建肉品工艺学课程理论教学模式,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和“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原理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修订调整充实了教案。重点讲授肉的品质及其评定方法、肉的贮藏、肉品加工基本原理、中式肉制品与西式肉制品等章节,而对于肉用动物品种及产肉性能、畜体组织的生长发育与肌纤维的发生和生理分类等章节进行简单讲授或学生自学,这样可优化课程知识体系,保证肉品工艺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
  教材建设是课程教学体系的根基,选用教材要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来定,同时考虑教材的系统性、基础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葛长荣教授主编的《肉与肉制品工艺学》为授课教材,并定期对教材进行修订,同时将外文教材《Meat Science》作为辅助,以求教学知识体系的先进性。实验教学方面,课程组自主编写适用的《肉品工艺学综合实验指导》作为教材,完善了本课程的教材体系建设。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课程师资结构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名师工程”、“骨干培训”与“业务培训”。通过团队建设,课程负责人成为省级教学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带动效应。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特别注重教学基本功培训,老带新,强带弱,以听课、试讲、教学研讨等方式开展,并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肉类生产企业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及车间技术指导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本课程建立了一个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10人教学团队,以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硕士为主,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5人,硕士4人,并做到了老、中、青相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教学与实践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手段
  1. 重视教学过程控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期末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然而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单纯通过期末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常常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因为有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抱着敷衍的态度,到了期末考试又担心考不过以至作弊,即使通过突击应试而得到高分,考完后也很快将基本理论知识忘记,教学效果不好。由于人才的培养质量与食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有相似之处,因此课程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食品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HACCP),对每章每部分知识进行重点难点的检查,平时定期设置小的测验和作业,并将测验和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反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平时就认真学习,熟悉每一个知识关键点难点,促使他们掌握肉类加工的基本理论与工艺。教学中结合理论知识引入生产中质量控制的难题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风,引导他们有责任地学习,有一定压力地学习。通过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增强学生的自信,使之有能力、充满信心地考试,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作弊现象,培养创新型人才。
  2.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组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传授式”方法,将讨论式、启发式、提问式、交互式、总结式与反馈式等多种方法灵活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技论文的撰写,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在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协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完“肉的贮藏”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热鲜肉、冷却肉与冷冻肉的各自特点”并让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上台总结发言,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收到很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而深刻地变革着传统教学,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制作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室,并将一些企业的生产录象应用于课堂案例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3. 专业与社科知识融合传授
  课程组进行专业知识讲授时少量地、恰当地融合一些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如科学成果的获得的偶然性、必然性与认真敬业的关系;人才成长阶段特点、人生发展规划教育;求职准备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包括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方法,全面指导学生成长。与社会人文科学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内在和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12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