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点导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夫成

  徐则臣是70后作家中写作个性较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其小说作品如《跑步穿过中关村》《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轮子是圆的》等颇受好评,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些作品给我留下了美好的阅读体验。在一个黄昏时分,我坐在电脑前,偶然浏览到了这篇短文《算命瞎子》,读完后,深深地被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与充满诗意的场景描写所吸引了。
  语言是文学的外衣,对于小说来说更是如此,而形象生动的语言无疑是这篇小说最为引人注意的地方。“算命瞎子走在回家的路上”,起笔干净简洁,毫无拖泥带水之意。接下来说夕阳是“像剖开的鸭蛋黄悬在西半天”,“天底下一片天鹅绒的温暖的味道”,“蛋黄”、“天鹅绒”等具体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在后文写到瞎子吹着风的感受,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话形容:“风像水一样漫过去,发出泥土被淹没的声音。”以水喻风,又诉诸于声音传达出来;既写出了风吹过的过程,又符合瞎子对声音的敏锐感知。这一比喻非常新颖独特。除此之外,作者写到瞎子在路上不知该踏上哪一条路,又说“他像风卷起的泥土那样在路中央转起圈来,他突然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把竹竿磕得啪啪直响,小锣也密密地敲,慌乱的声音在周围往返”,与前文相互呼应,对风、泥土、声音的描写更加具体形象化。在不足一千五百字的篇幅中,作者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瞎子在路上行走的状态,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小说中常见的那种故意拉长文本的臃肿、做作之感,实属不易。
  《算命瞎子》是一篇淡化情节的小说,全文写的就是瞎子走在路上的感觉、听觉,以及与老太太、女孩的对话,故事性并不强。显然,这篇小说并不以离奇而曲折的故事取胜,但它整体上散发着一种诗意的气息,这得益于作者将瞎子在路上行走的场景写得充满诗意与深意。瞎子的行走本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作者却将这一动作细化:“他在村子的街巷里穿行,敲一下左手里的小锣喊一声”;此外,小说着力书写瞎子外围的环境,夕阳、天空、风、泥土、锣鼓、黄书包……一系列充满乡土气息的意象为全文营造出一种淡然却充满深意的场景,流露出生活的宁静与安详,却又暗示着瞎子命运的艰辛。这种诗意场景的描绘源自作者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不论是前文提及的那些形象的比喻,还是对瞎子内心世界的直接书写,都与小说的整个基调相融合,呈现出一种和谐而静穆的气质。诗意的场景的描绘寓含着作者对瞎子命运的深入思考,也暗含着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某种深刻隐喻。整体而言,这篇小说的语言是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洋溢着诗情的场景,使得文章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质。
  初读这篇小说,不禁让人想起鲁迅的《过客》,把两者进行比较,会发现一些相似的地方:对于路上行走状态的描写,行走者对自身去向的茫然与困惑,路的尽头是坟这一充满宿命色彩的暗示……对比之后,在我看来,《算命瞎子》可以进行如下阐述:夕阳里,算命瞎子拄着细竹竿走在路上,他孤单的身影就像是一幅绝世独立的画面。道路的两边满是田野,田野里还有几座老坟,这仿佛暗示着算命瞎子的宿命。而驱使瞎子踏上路途的,是来自本能的难忍的饥饿,和算命谋生的职业特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瞎子在路上前行的诗意场景,实质上隐喻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路上:瞎子在旅途中无法分辨时间与空间,折射出人们精神世界的迷惘与困顿。
  吊诡的是,瞎子会算命,却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家的路,这让读者不得不深思,人们的精神出路在哪里?在现实世界里,人们为了生活马不停蹄地忙碌着,时常处于一种路上行走的状态,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自身的处境。而惨烈的社会真相令不少人对未来产生了怀疑与忧虑,他们在人生的轨道上就像是一个个步履蹒跚的瞎子,跌跌撞撞,踏上了一条终点是“坟”的不归路,终究难逃劫数。
  1.请分析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写景的句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文末“为什么不掐指算一算呢,他不是什么都知道吗?”有何深意?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78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