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种学习方式的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廷福

  【摘 要】你的头脑不是书柜,而是一个知识脉络!我们不能只为了肤浅地求出答案,也不能单纯的只看其表面,而是需要追根溯源,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养成多角度、多方面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总结归纳 追根溯源 多角度
  他叫伯豪,是一个内向、瘦瘦的男生。家长怕成绩不好,考不了好高中,于是各科都给他买了一本到两本练习册。他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抱着五科厚厚的练习册做题,做完了一题,做下一题,做完了一本就做另一本。他母亲说,周末还要去邦德培训机构去补习数学、英语和科学。我们老师告诫他出去玩会吧,劳逸结合。学期中间有所改善,但家长怕面临失败,伯豪同学还是做了三年题,可以说是阅题无数。初一到初二每次月考,伯豪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这样坚定了家长题海战术的信心,同时他在做题中的苦累和无奈也在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中和家长老师的表扬声里隐去。到了初三成绩开始不稳定,只要成绩下滑了一点,更是变本加厉的做题和补课。结果可想而知,越是努力做题,结果更是糟糕,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一个地超过自己,本来内向的他更是不爱言语。中考分数比家长和自己的预期低了很多,没有达到上重点高中的分数线。
  她叫静薇,看到名字以为她会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女生,其实不然,她是一个活泼开朗、个很高,甚至有点懒的女孩。在家的表现让人操心,早上不愿起、晚上不肯睡;回家后也是以完成作业为目标,一到周末就霸着电脑不挪窝,平时学习看不出刻苦,可是就是奇怪,成绩竟然会有很大进步。这丫头还真叫人看不懂。中考前一个周末还是霸着电脑,跟平时完全没两样,不紧张,该玩就玩、该睡就睡,家长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只是时刻提醒自己,这个时候别说她、别骂她,等她考完试再收拾她。等中考结束问她考得怎样时,她却轻描淡写地说比平时模拟考都简单。还郑重地跟家长说,从现在开始我玩电脑你们不许干涉。就这么一个女孩中考考了学校第一。
  比较这两个学生,初一、初二学年伯豪比静薇的成绩要好,到了初三综合复习阶段,静薇进步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足,反而伯豪的成绩停滞不前。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如果说静薇的智力比伯豪的高,教过他们的老师都不会同意。相信很多班级里会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
  学习如同炒菜,“努力”虽然多,但“方法”少了,是炒不出人间美味的。如果只是马不停蹄、废寝忘食地学习,你认为就能成为风光异彩的状元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照这个逻辑,农民伯伯整天守在田地里就能种出好庄稼?工人20小时守在机器旁就能造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如果努力能证明一切,那中考就不需要了,只要看谁做题多,谁起早贪黑的学就直接保送到重点高中。行吗?不行,当然你会说这是个笑话。
  是的,努力是必须的,但仅有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反观伯豪同学的学习历程,他付出的大多时间用来做题,努力做了一本又一本。而我们之所以要努力,要做题,是为了学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恰恰是为了不做题而做题。我们要取得的是“渔”而不仅仅是“鱼”。前苏联一位学者曾考察过北冰洋沿岸残存的原始部落,发现那里的人们可以用12个词来分别地表示不同的“走”,如“早上走”“晚上走”“穿鞋走”“光脚走” ……就是没有“走”这个一般的概念。这个例子则显示了现代人比原始人聪明,因为前者会对具体事物做出概括。可以说85%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情况:学生不会做及时总结归纳,前后的知识不能连贯,学得快,忘得也快,做了学习中的原始人。我们不怕付出,但有时我们可以做到怎样付出才能收获更多,所以我们不只能低头学习,还要学会抬头看路。
  如果你要问静薇你的成绩怎么进步这么大呢?她或许会说多做题就能学好。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对这句话理解的偏差。本意并不是不考虑质量而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只是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把它理解成了只要我多做题就可以达到某种结果。这种努力或者说是题海战术的效果或许会有一点,但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其真正的本意是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一道题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去解决,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才能见多识广,经验也丰富、思维也广阔、处理的方式也就多。当然取得这些效果的前提是要自己在已做的题目中多思考、多总结,这样才有效果。记得有一次她问我一道平行四边形存在性的数学题,我给她讲了用代数法来求解。而她回去以后不但把这一方法的完整过程写了出来,而且还用了几何方法把这一题解了出来,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方法在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用哪种方法简单,而不只是知道怎么做了,也不仅仅是为了寻求题目的答案,真正做到了总结归纳,触类旁通。这样的学习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你早起晚睡,题目做得足够多,并不意味着你考试就是“状元”或“榜眼”。 你的头脑不是书柜,而是一个知识脉络!我们不能只为了肤浅地求出答案,也不能单纯的只看其表面,而是需要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养成多角度、多方面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并提炼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以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496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