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的推进不能只停留于研究层面,而应当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与校领导和专题组老师的共同研讨下,我在区上了一节阅读研讨课《雨点儿》,现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收获,以此抛砖引玉,待以与大家共同探究。
  一、 对教材的把握
  新课程背景下,非常提倡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并非容易的事情,也出去听过好多的课,却发现许多老师喜欢抛开教材,干脆自选一篇教材外的文章进行教学,课当然上得精彩,但总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毕竟,我们现在最值得依托的还是手中的教材。我想这是经过了许多的关卡,层层审核,许多专家认可的材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着全面、系统的考虑的。说实话,如果哪天突然没了教材,我一定会手足无措。本次我执教的《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很美的一篇文章,是让学生拥有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行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对学生的调控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在执教过程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外,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照顾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时下合作学生非常盛行,仿佛你的课堂里没有合作学习就是有违了新课标的主旨,但热闹的合作背后却是学生的浮夸。为了合作而合作,或者只是小组中个别优秀生的舞台。在这次教学中,我想到的是如何扩大学生参与的广度,所以设计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书,来让学生读中理解。朗读训练一定要到位,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内涵。如做动作读,小学生在六岁人学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语言的基础,对于经常运用的口头语言,特别是一些常用词语的意义,是已经理解的,就可以用做动作来表示“你们看,雨点儿慢慢地、斜斜地落下来了,你能做个动作来读吗?”分角色读也是我这课的一个设计点,非常有童趣。“大雨点和小雨点在说悄悄话呢?男同学做大雨点,女同学来做小雨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还有的就是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看着这么美的大自然,哪个小朋友想来读一读。————想读的站起来读”。像这样多种形式的朗读设计,其实我们都能找到许多,学生不再为读而读,他们会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字向我们传达出来的信息,在每一次的朗读中悟出新的内涵,这样的读才是更有效的朗读!
  三、对课外延伸的有度把握
  在我设计这一课的时候,与专题组老师们的商讨之际,想到对于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具有效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同时,又能走出教材,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的空间。如我在课堂教学的尾段问:“小朋友们,你猜猜雨点儿还会去哪里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不脱离课文的原意外,又让学生得到课外的自然知识。然后再根据课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读课外编写的儿歌,《小雨沙沙》,然后再配乐来唱唱跳跳,完全符合了六、七岁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所以他们学得非常地开心、快乐,从而领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总得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和与文本的对话取替老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老师只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教学中,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制的发展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统一的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化一的理解指导,落实了创新智能的培养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607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