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德育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叶圣陶先生的“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的教学思想,坚持文品和人品的结合,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使学生既能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作文教学;德育渗透;知行协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既是作文知识的传授,又可以是语言艺术的演示,同时亦是渗透思品教育的载体。其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句、广博的内容、真切的情感,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听之悦耳,品之悦心,思之悦神,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叶圣陶先生的“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的教学思想,根据所教内容和特点,坚持文品和人品的结合,渗透德育,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面向实际,开阔视野,新人新事写不尽
  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着重讲授写作技巧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现实生活是写作之源。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用自己的双眼去感知身边熟视无睹的新风尚。每次作文时,要求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能使自己感动的人和事,搜集一、两个真实、生动、具体的事例,然后在课堂中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坚持训练,学生就会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就比较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并会主动地记录下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学生自觉主动的写文章,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写身边的新人新事,激起了对祖国变化的赞叹和对新风尚的赞叹。学生不仅收集了不少作文的素材,也使学生收到了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寓德育于作文教学,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备作文时有明确的德育点,挖掘联系,还要在作文指导、批改和讲评中帮学生确立正确、鲜明、健康的主题。把思想内容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重要依据之一,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材料,在遣词造句方面正确选用感情色彩不同的词句、词汇,做到褒贬得当。使他们向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发展。长期坚持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为德育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样的做法,起到了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设身处地,悉心体察,笔端倾泻真情感
  作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如何作文,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评价人和事。让学生通过作文来形成正确的舆论,发展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可以畅所欲言。老师可以评价学生的作文,同学之间可以评价彼此的文章,学生还可以评价老师的范文,从而强化德育效果。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关系,对待事物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设身处地感悟,敏于细致入微观察,以加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在作文训练中,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围绕当前实际,围绕卫生、纪律、健康等主题开展口头作文,举行演讲比赛。特别是抓住本班典型的人、事、物为题材,指导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做人,学会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思文章的过程,就是通过字词句篇来表达思想、观念、立场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过去所接受并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梳理、发现、顿悟从而加以强化并使之升华的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学生作文训练,应注意与学生学校生活相结合;与学生家庭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在动笔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陶冶,从而达到作文与德育双丰收。
  三、就事论理,深思熟虑,评议世态有主见
  社会生活既是写作的活水源头,也是德育教育的万花筒。教师要把日常的写作教学、德育和社会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学生作文时,眼界就会开阔,思考就会更深入一点,文章就会写得更活一点。这样,既能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尽量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一事一议,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养成就事论理,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辅导,在作文训练中渗透德育,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动机,有利的促进了作文教学;又使德育教育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德育工作情境由冷漠型趋向情感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这一德育主体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行为上的认同。
  四、学以致用,知行协调
  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广泛性、丰富性给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生活化、实用性逐步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作文与生活悉悉相通的德育点,并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因,指导学生作文,能起到作文与做人的双重训练效果。习作指导时,只要教师恰如其分地启发学生思考习作训练题的思想性,准确把握题目的德育导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内容,弄清写作目的,力求通过习作做到“文道合一”,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明显提高和道德情感逐步升华。
  五、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作文情景,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直接感知“说”、“写”的内容,引起思考,同时,一边做,一边通过内部言语,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清楚,这就使“说”和“写”有了清晰的条理。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可事先布置观察任务,也可以在活动之后,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创设的情境如果是新颖的,有趣或有意义的,学生很容易激发写作动机,提高小练笔兴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品教育,准确地把握知识点与教育点之间的统一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传道”于授业之中,别具匠心,使学生轻松地获得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动机,有利的促进了作文教学;又使德育教育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德育工作情境由冷漠型趋向情感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这一德育主体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行为上的认同。从而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09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