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地理互动教学的三个阶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它既重视教,也重视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统一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与组织者,但如果没有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学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互动教学模式分三个主要阶段:启动阶段→互动阶段→自动阶段。
  启动阶段即引发兴趣,挖掘出蕴含在地理教材中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达到培养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第一、要以地理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初中课本的开头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幅幅绚丽多彩、广阔迷人的地理图景,教师在讲课时,要抓住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黑土地和黄土地"时,叫学生看课本开头的彩色图,学生仿佛亲临到了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不约而同地说,这么广阔的平原,能种植许多农作物……使学生可以去发现、学习知识,才学得有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学习地理产生兴趣,首先就要掌握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发掘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
  第二、兴趣与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有关,过难或过易都不能产生兴趣,在"欲知而未知"这种心理状态下,兴趣最浓。在地理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已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是他当时难以接受的知识,即要掌握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已知学未知,可用设疑,悬念手法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利用地图,包括景观图、地形图、政区图、自绘教材图等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第三、从学生较熟悉密切的事物、事件,引进要讲述的教材,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气候概念是重点,要掌握气候知识必须从讲天气概念入手,为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讲解天气概念时,可以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内容引入,这样,很自然地提示出天气与气候的共性与差异,最后归纳为:天气预报内容 概括总结 天气概念 多年天气特征综合为 气候概念,使学生对周围的气候有所了解,也就形成了地理概念。
  第四、可以迁移的,在地理教学中,可运用兴趣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对新学内容产生兴趣,如学生对旅游感兴趣,在讲黄山,庐山时,可以讲旅游所看到的景色,这里就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爱好,利用他们对哪些事感兴趣,进行迁移。
  第五、地理讲得生动,其中教师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是很重要的。如讲长江中游时,课文用了"九曲回肠"来形容,这段害河,有人说它是长江上的"豆腐腰"这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互动阶段即传授知识技能。由于教师是启动者,是互动者,最终使学生成为自动者。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要学生活动与教师上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是用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地理教师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启迪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一过程可通过四方面:1.感知教材,为了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生动,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学生感性认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观察能力的方法,最适合初中学生。他们通过观察实践中的发展,获得的感性知识越牢固,越有助于概念、原理的理解,也越易于掌握观察活动的要领和方法。如在讲到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引导学生对日出、日落、白天、晚上等不同特点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地球自转的现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即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逻辑组织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又能养成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2.理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如"生长期"这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把它理解得简单化,仅答"农作物能够生长的这一段时期,叫生长期。"但农作物生长不仅与该地区的无霜期等气温条件有关,而且与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在农事上采取的措施等也关关系。因此,较完整地解释生长期这一概念,就应该在前一句基础上加上"由于某些农作物在轻霜时候还能生长,所以一个地方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天数要比无霜期长一、二十天"的说明。3.巩固说明。所谓知识的巩固,也就是把所学的知识牢牢地保持在记忆里。为了牢牢地记住知识,防止遗忘,仍然需要做知识的巩固工作,这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都采用先复习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内容,再讲新课,这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方法;在讲授新课过程中,也要注意旧知识的联系,这是加强巩固知识的方法。例如:安弟斯山的成因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板块学说来解释。亚马逊河特点的成因,要联系该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征来分析等,通过新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再现,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持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当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加以运用,正如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道理。4.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学生知识运用愈熟练,愈有利于知识向能力化迁移转化,所谓"熟能生巧,巧中出奇"这是认识中"知识→ 智能 → 创造"这一转化过程的生动概括,知识转化为智能,智能转化为创造活动,都有赖于灵活熟练地掌握运用知识。
  自动阶段即发挥创造性。在地理互动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路,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例如:请同学们略读一下"亚马逊河"这段课文。再请一位同学回答出亚马逊河的水系特点,然后教师问:为什么这里会形成这样"源远流长"的大河呢?学生回答: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气候区,集水面广,水源丰富。这样略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即鼓励了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又防止死背书本。
  从课堂来说,师生始终是互动在一起,发生共鸣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讲好一堂地理课的着重点,不应该放在所教地理知识内容的本身,而应该放在掌握这些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在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而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启动、互动和自动这三个阶段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教学模式就应该将教学过程看成是通过一些基本的阶段或环节逐步展开,而且彼此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10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