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的新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鲁毅

  国家于2006年推出新课程,2007年在部分省市试行,甘肃省于2010年在全省全面推行新课程,先期开展新课程的教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使得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但要执行好新课程,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去认真钻研新课程、真正认识理解新课程。我认为这次新课程绝不是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是一场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大转变。新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多,抓什么、怎么抓非常重要。我认为,关键是要抓住新课程的核心问题,而其重中之重,就是新课程下的新理念。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新理念,才能真正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才能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层面上的全面提高。纵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理念,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由过去的对计算机的技能要求提升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打造基础,提供人生发展的基石为要旨;在技术能力培养方面,不片面追求技术的“深”,而是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反映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和适度的前沿动态,以激发学生对新技术追求和未来生活的向往。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只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如何通过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有效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具有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的特点,这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用其技于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关照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照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这次新课程的基本精神,是这次新课程的灵魂。这次新课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三、倡导综合性学习,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教师必须增强对教学指导的开放性,要敢于“放手”,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常常随机应变,注意课堂中的热闹而不混乱,即学生可以处在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而不像闹市般地闹哄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做好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以及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协作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究与意义建构。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四、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与提高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学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方法,都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转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伙伴,设计切合实际的活动组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孤立学习转化为新型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鼓励高中学生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倡导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反思自我,共同发展与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充分认识新课程下的新理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关照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学生学习中的探究、实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18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