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香腾

  新的教材观提出,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的主要工具。标准是课程的“灵魂”,教材是课程的“肉体”,标准是“罗马”,教材是“道路”。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只有心中有教材,才能利用好教材,才能用教材教,才能更好地挖掘教材的资源,最大化地展现教材的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研究单元的知识结构
  首先,要了解单元内容的安排层次与结构。一个单元的内容通常包括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一般是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有层次地安排的,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如果能了解一个单元的整体结构,把握知识发展的线索,从中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便可以依据单元内容的结构,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探索和认识新的内容。单元内容的安排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知识递进式的;二是知识并列式的;三是知识分解式的。其次,要确定和把握单元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和把握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一般需要依据课程标准,从单元内容的编排中体会与领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既到位,又减少不必要的障碍。
  二、研究例题的教学内容
  钻研和理解数学教材,明确例题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数学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知识体系,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包含众多的知识点,由于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结,才形成了有确定内容的结构系统。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某个部分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积累。因此,数学材料一般设置例题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例题落实知识系统中相应的知识点,并感悟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所以,教师钻研教材必须明确例题主要让学生学习什么,以便围绕知识点组织教学,开展数学活动。研究例题的知识点,还需关注例题所涉及的知识与应用范围。教材在通过例题分配知识点的同时,常常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或认识相应的知识范围,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
  三、研究练习内容与层次
  一定量的练习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钻研和理解教材,同样需要研究教材的练习安排,以便对教材的练习进行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首先,要分析练习安排的内容与作用。一般来说,教材的练习既有整体的构思,也有局部的思考,每道练习题都有编排的意图。钻研和理解教材,需要分析练习有哪些内容,是怎样安排的,分别是什么意图,从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要理清练习的层次与内在联系。教材的练习一般都注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由巩固理解到实际应用有层次地安排,以适应学生认识、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样教师就需要思考与所学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调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获得新的感悟与发展。最后要把一道习题拓展为一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那么习题的功能就得到充分的挖掘。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教学方程后的一道习题就可以这样来处理:
  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交流。如果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x的值吗?其余两个数分别是几?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程求n的值吗?日常教学很多教师一般先让学生自主填表(学生写出三组数并求出和),将学生的各组数板书并求出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三个数的和与三个数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找到:“和=中间数乘个数”的规律,再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这是我们常见的教学方式。然而我想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在于解决这道习题吗?怎样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呢?我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还可以这样延伸:我们研究了求连续3个、5个自然数、奇数的和可以用中间的数乘个数,那除了3个与5个外还可以求几个连续数的和呢?这样连续的数除了是自然数、奇数、偶数外还可以是怎样的数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这样处理就以习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更以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提升为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了,而是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测验证等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数学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我记得一篇文章曾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开发材料,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41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