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海燕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现状
  1. 学生生活单调,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他们既没有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没有接受到社会变化的正面引导,脱离生活。有的是父母过分溺爱,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是父母放任自流,过早地使其自由发展,反而使学生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正是这样的生活,影响了他们语言的积累和发展,限制了他们写作的灵气。
  2. 图书资源少,阅读量少,语言积累贫乏。农村学生不能用恰当的修辞或者更好的修饰词语表述事物,究其根源就是由于农村的学生书读得太少了。他们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又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阅览室、图书馆。凡此种种,造成了学生见识少,写作能力偏低的情况。
  3. 学生作文假话多,错字、别字多。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很多同学没有去过海边,在作文时却大写海边沙滩,结果弄出很多笑话;很多同学作文书写潦草,词不达意,自己完成作文后又没有养成修改的习惯,结果错别字很多。
  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陶冶情操、摹仿借鉴等方面入手,理论结合实际,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1. 要善于培养学生感悟生活、写好作文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要将写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写作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由于农村地域的限制,人们的文化意识比较淡薄,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活灵活现的人物等往往离农村学生很远,让很多学生形成“没东西写,不值得写”的意识,因而对写作素材感到陌生和稀少,写作时也只能从陈旧的作文选上移花接木硬搬成自己的文章。要改变这种误区,就需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充分利用生活,积累写作材料。教师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训练:一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启示,通过写日记的形式,不拘文章形式将灵感表达出来。二是利用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口头表达出来。这样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兴趣。
  2. 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做好摘记。农村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范围狭窄、见闻少,所以在阅读积累方面可以从课内、课外双方面抓起。在课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书本的典范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加强积累。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阅读就能读出古文中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古仁人的胸怀。在现代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名家对于生活的感悟、文章材料的安排取舍、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描写的方法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构思行文的能力,又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指导摹仿,学会借鉴。由于中学生思想不成熟、生活面较窄,所以没有形成对于生活的看法和观点。这就需要学习和借鉴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就像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必须先从临摹开始,中学生写作也要从临摹开始,摹仿句子、段落,摹仿篇章、语言,摹仿结构、立意等。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效仿古今名家,把他们平时读书摘抄的资料,积累的优美的语句,有机地运用到相应的文章中去。这样做,既丰富了写作材料,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整体写作水平。
  三、自改自评,以人为鉴
  真正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修改润色,所以要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如果学生真的学会了“改”,是终身受用的。在这方面尤其要注重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内容和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自改的能力。通过学生反复地修改,一篇粗陋的文章往往能写出新意。其次,让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评。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提出一些批改的要求,如两人互批,纠正错别字、标点符号、修改病句,找出闪光点等等。学生在批改时兴趣很浓,急于探究别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别人的优美语句,有“初为人师”的喜悦,又有“争当豪杰”的雄心。在这种互动活动中,既能让学生在写作中重视谴词造句、注意表达流畅性,又能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力、语言的概括能力,还能让优等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让差生看到自己的长处,达到扬长避短、以人为鉴、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59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