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强调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三个维度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三维目标不是分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也不是在知识、技能上简单加上情感。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或喜爱或厌恶,或积极或消极,总是客观存在的。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杠杆;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花果。教师要不作为课程的数学与科学的数学区分开来。课程的数学不仅体现在“双基”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一般能力上。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审美能力,而且更应该具有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品质,小学数学教育,要坚决走出单纯知识教学的误区,应该培养学生更内在、更深刻的知识——数学素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人人都有自尊、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善待“差生”,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进行评价,要进行简短的点评,起到激励促进的效果,让学生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要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了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得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主动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探索。如《认识乘法》的教学,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我班王艳同学过生日,邀请了班上的同学,王艳准备给每个同学2个苹果,如果来了2个同学,王艳需要准备几个苹果?你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学生:王艳要准备4个苹果,用加法表示,是2+2=4。教师:如果来3个同学呢?学生:3个2相加,2+2+2=6,王艳要准备6个苹果。教师:如果来了6个同学,王艳需要准备多少苹果?学生:就是6个2相加。结果是12。教师:如果全班50个同学都参加呢?学生开始计算,学生都表示这样的计算太麻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的解题路径。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在50和2之间添加一个符号,写成2○50。中间的这个符号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教师及时抓住时机,把所有的符号换成×号。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创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主动探究最佳方法,获得最佳的思维方式,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三、积极构建三维目标和谐发展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教育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有本质的区别。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除了本身的数学知识之外,还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获得良好发展的重任,学生获得的不仅有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设立发展性教学目标:1.对数学事实的认识目标。要教育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接受的数学事实,如平面几何图形的互相联系等,同时还要掌握数学探索的过程、数学文化价值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情感目标。如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科学分析的态度和习惯,感受和欣赏数学美等方面。3.数学思考能力目标。数学思考并不是思考数学,而是通过课堂上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中的问题。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及演绎论证等方面得到发展。4.解决问题能力目标。让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这些发展性目标都需要教师关注和实施,才能实现和谐完美的数学教学。如第七册《数学》中《面积和周长的对比》的教学,教材给出了边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82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