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香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培养目标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教科研工作的挑战。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针对市场需要,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师科研、创新意识已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培养目标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1.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2.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
  3.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及变化所必备的知识储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学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4.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
  因此,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据此,学校设置了计算机、服装、美术设计、韩国语、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现代物流、计算机应用等学历教育专业。另外,还设置了计算机、服装、电焊等短期培训专业,学校拟新增机电一体化(数控车床)、电焊、护理学等专业。
  多年来,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社会化、开放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以技为主,以专为重,力求素质化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校校联合,强强联手的办学道路,从龙井的市情、校情出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技能特长的培养,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技术实用人才。2007年,学校步入了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二、教学改革要创新机制,以技能为先导
  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我认为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1. 重构课程体系。职业学校的教学能否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一所职业学校来说,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和社会的反馈使教学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匹配是必需的,但完全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是难以做到的,即使同一个专业要照顾到众多不同的岗位也是困难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能满足不同个体需求可供选择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进行重组,实现知识的整合。笔者认为,重组后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四部分:
  (1)共同基础课(包括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外语等工具类课程,品德修养、体育、艺术等修身类课程),主要以必修课为主。中等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其课程体系必须有基础性和全面性,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打好文化知识基础,使他们毕业后有机会、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对于要求就业的学生,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则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为他们今后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生计课程(包括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技术科学基础课程,权利和安全的维护、生存技能、职业指导等“通识课程”),以选修课为主,对不同去向的学生可以实行不同方面、不同课程门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能力培养还应包括一般的就业能力,这就需要加强毕业生社会生活所涉及的经济、管理、法律、安全、生存、创业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在当前非对口就业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这些社会知识的教育和生存技能的培养可能比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重要。通过课程的完善来加强学生社会知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生存,满足毕业生再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发展需要,还涉及到发展学生个体人格的问题,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走出以学校为本位的专业知识教育的“象牙塔”,向更广泛的知识培训系统方向发展。
  (3)通用核心基础课程,以必修课为主,但应有一定的选择性。由于职业岗位的变化加快,职业学校现行的较为狭窄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基础大类的通用知识、基础技能和综合化课程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转岗能力。
  (4)专业方向类课程。此部分可根据社会需求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按相近学科或专业设置多个岗位方向,岗位方向课程可以由若干个课程模块组成,不同模块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岗位方向。由于目前岗前培训还比较薄弱,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专业基础教育和岗前培训合二为一的,没有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通过这部分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自由选择发展方向,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兴趣、志向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程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减少了职业学校毕业生规模就业的困难和风险。
  2. 实行分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众所周知,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素质高低差别较大,而且到职业学校求学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想升学的,有想学技术就业的,有要求学历教育的等等,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中心低移,教学起点过低,一方面难以完成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必然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如对口升学的学生将会受到影响;中心高移,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又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整体教学质量下降。部分基础较后进的学生还可能因学习发生困难而退学,造成不必要的学生流失。采用分级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教学搞成快慢班,而是按照学生的不同基础使其都能得到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不能奢望把任何基础的学生都培养到某一个统一的水准,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能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成功的教育。因此,职业学校的分级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对某些课程学习发生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增加课程种类或专项实用技术来弥补,这既可以克服学生学习能力的某些缺陷,又可以使这些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至于过低,达到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   3. 实行导师制度,加强职业指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对各种职业的感性认识不足,甚至对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也不是十分清楚,面临课程的分类、教学的分级、就业方向的发展、课程的选修都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动员职业学校的全体人员参与到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上来。这种指导应贯穿于从学生入校到就业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指导也不能仅限于课程的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引导,而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有的还可能是多年“双差生”,大多数学生存在着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高才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仅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自信心、进取心、韧性、毅力和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别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4. 加强创业教育。如果说就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尤其是自主创业教育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强创业教育不等于加强实践教学,创业涉及学生的个人能力优势、家庭条件及环境、社会条件和环境、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的发展方向等诸多非个人因素。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非技术因素,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理性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学会依据社会资源和环境进行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寻找商机、学会对创业项目是否可行进行调查与论证、学会对创业的成功与否及创业成就进行评价和正确处理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创业基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创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操作过程,只有这样的职业学校,才能尽快地、成功地开展创业教育。
  5. 实施弹性学制。实施弹性学制是讨论职业学校改革问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之一,要建立柔性的、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机制,实施弹性学制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在实施弹性学制中,大多考虑的是学生能够提前或推迟毕业。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实施弹性学制还应考虑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弹性问题。尤其是在大力倡导创业实践及职业学校向社会开放的情况下“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得到发展,这些“边工作边学习”的学员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要求与在校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将会不同,这就需要有灵活多样性。实施弹性学制是职业学校改革的需要,也是对职业学校的挑战,它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改革要教师为本
  1.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 “教师第一”、“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强化这种意识,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发展创设和谐的环境。
  2. 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强大心理力量。学校工作中,教师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当然,教学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四、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规范化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教育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教育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教育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1.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生力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我校专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实施师徒结对培养方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理论上进行“传帮带”。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优质课等观摩教学;对青年教师和新任课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研组长、教学校长等随堂听课,给予直接的、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出学期目标要求并按计划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评比。通过反复的教研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使其尽快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要求。
  2. 抓教科研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培养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规范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撰写论文、编写教材等。教学管理部门每学年组织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评比、优质课评比,教师计算机应用的培训、硬笔书法比赛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
  教学素质的提高,还必须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的提升,因此我校规定每双周三下午为教研室集中业务学习活动时间,将平时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业务学习与交流,得到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的双提高,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3. 加大教学投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校在2006年争取国债资金260万元,自筹185万元,新建了4500平方米的集体学生宿舍、食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及办公一体的综合教学楼;加大订购多媒体课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的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的需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促进了教师学习习惯的形成。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要适应市场,只有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专业技能培训为切入点,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自我提高的积极性,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05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