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便及时有效给予纠正,最近对我们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使我大吃一惊:为什么孩子在学校看起来那么听话。而在家存在那么多的不良习惯。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有这么多的不良习惯呢?原因是多方面;其家庭教育占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位、失衡,导致孩子行为出现偏差
  1.亲情越位或缺失,溺爱优于关爱
  一种倾向:独生子女普及的今天,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致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另一种倾向:隔代人的宠爱优于父母的关爱,形成教育的对立,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2.教育失法,管理形式单一
  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外出务工人员剧增,导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教育的缺失,经济条件的宽松,隔代过分的宠爱,导致学生失去了应有的监管,不良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3.棍棒教育,导致孩子逆反心理加剧
  部分家长对子女教育缺乏耐心,缺少方法,平时疏于管理,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成绩下降,便拳脚相加,本来一句鼓励和劝慰就可解决的问题,结果往往是起到反作用,使孩子畏惧心理加强,逆反心理加剧。
  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知和培养重视不够
  学校、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不可忽视。课程标准虽然要求以人为本,但教师平时由于教学任务紧,琐事多,加上教育主管部门仅以考试结果评价教师,家长以分数衡量教师,导致了教师对不可量化为具体指标的软考察或不考察项目——学习习惯不够重视。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地训练,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耐心辅导。
  针对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我采取以下措施:
  1.把准脉搏,对症下药
  针对个体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方式,寻找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2.防微杜渐,贵在预防
  即敏锐地发现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进行教育,不容其向不良习惯发展。
  3.激发兴趣,因势利导
  孩子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显得特别关注。鉴于此,与其刻意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如去发现孩子的良好兴趣,运用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因势利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鼓励孩子读书、做手工制作、绘画、围棋等等。
  4.家校联手,两教结合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学生性格各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因此要做好个别学生家访工作,让教师走近学生,走近家长,从而做到两教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好孩子这一最终目的。
  5.媒体宣传,荣誉感召
  宣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而使很多学生成为模范并具有带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体,使养成教育更为有效。
  总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对他的终身发展起巨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一方面的教育。
  (作者单位:068364河北省丰宁县天桥镇天桥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06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