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的困境与突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眭剑平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已成为越来越令人关注的话题。大家议论的焦点,集中在作文的困境和突破上。
  作文的困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教师角度看:(1)没有权威而有效的作文教材。(2)没有明确而科学的作文要求。(3)学生缺乏学习作文的热情,作文教学成效偏低。(4)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未能找到比较有效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从学生角度看:(1)作文教学空洞乏味,缺乏针对性。(2)教师教学随意性太大,没有计划,学生无章可循。(3)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4)作文水平提高太慢,付出很多,收获很少。
  从高考角度看:(1)学生作文能力低下,严重影响语文成绩。(2)作文水平平庸者居多,令人感动、耳目一新者极少。(3)这反映中学作文教学的失败,也是语文教育的失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社会角度看:(1)母语能力低下已经是大学生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母语能力、特别是作文能力,主要应由中学语文教育负责。(2)许多毕业生母语水平不及英语水平,已经影响到中文的地位。(3)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水平低下,已经反复被舆论诟病,迄今未能有效地纠正。(4)延及对语文教师的评介,已经严重影响语文教师的社会形象,进而影响语文教师的自信和工作热情。
  有鉴于此,许多语文老师进行了艰辛地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由王栋生老师领衔的“新作文”实验,在全国范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说来,作文教学的许多基础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许多设想也因为缺乏可操作性,未能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内得到广泛推广,因而虽轰动一时却无果而终。笔者认为,作文作为一种课程,其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课程的要求,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必须有循序渐进、逻辑明晰的知识要点,必须有基本的教学程序,必须有水平基本统一的检测手段。总而言之,就是要构建目标明确、步骤清楚、体系完整、手段有效、检测可信的作文教学课程。作文教学要想突破困境,舍此,只能是突发灵感式的冲动和一时一地式的成功。对于整个中国中学的作文教学,就只有实验的意义而没有推广的价值。
  问题的提出,已经具有其价值,但只有解决了问题,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我们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课程问题呢?
  一、理论的突破
  在指导作文教学的理论方面,无论教材编撰,还是教学实践,都呈现一种左支右绌的窘境。我们在写作教学理论的探索上,缺乏自己的创见,更没有形成系统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这是导致作文教学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余文锦教授总结,西方写作教学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鲜明的历程:文本中心(20世纪60年代前)、作者中心(20世纪60~80年代)、读者中心(20世纪80年代后).从教学角度来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果教学法(注重最后写成的文本)、过程写作法(注重写作过程中的作者心理)、交际写作法(注重写作的真实的语境)。
  余文锦先生认为:传统的写作教学关注写作结果,写作教学主要以语言学、文章学知识为主体,重视写作的结果即“写成的文章”本身的文从句顺、结构完整、主题正确、立意高远及写作技巧的运用等,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结果教学法” 。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西方对于写作心理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心理过程研究成果,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写作过程模型。这些模型大都把写作看成是一种主体的认知心理活动和问题解决的流程,在此基础上欧美出现了“过程教学法”。
  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社会功能语言学和建构主义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写作不仅仅是一种产品,一个过程,还应该是一种基于社会真实情境的社会交流和意义建构。这个时期的写作教学理论比较关注学生的写作动机、兴趣以及写作的实际功能,将写作置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重视话题、读者、目的等真实交际语境的营构,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教学中推行“交际教学法” 。
  前两种方法在我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结果教学法,至今仍然是很多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过程教学法在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也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得到了重视,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交际教学法在21世纪被引入中国,正逐渐扩大其影响。
  我们在作文教学理论的构建上,在三个方面都有不足:一是对传统写作理论研究不足,尤其是把这些理论转变成中学作文教学理论方面研究不足。二是对现代西方写作理论研究不足,还停留在翻译、传播、模仿、阐释阶段,在先进理论中国化方面研究不足。三是对我国几十年来写作教学的得失研究不足,特别是在得的一面研究不足。
  所以,如何能使这三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如何将中西方写作理论融会贯通、扬长避短,如何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中文写作的教学理论,这是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
  二、教材的突破
  实际上,自有现代白话文作文教学以来已经编辑出版了很多套作文教材,包括近十年来语文课改过程中,编写了不少写作教材。但大多不符合作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体系混乱和知识陈旧上,随意性很大。比较几套写作教材,人们无法看到其究竟依据什么理由如此安排教学内容,给人们的感觉是编者的好恶和趣味决定了教材内容,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有的教材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结果只能束之高阁。
  那么,应该如何来编辑一套适合课堂教学的作文课程教材呢?
  1.明确各年级的写作知识和能力要求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很多人认为,写作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写作是人生成长的自然需要,写作首先要学会做人。这些说法对不对?从道理上看,完全正确。但从作文教学的语境上看,是不完全正确的。如果说,写作是一种自发的行为,那么,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必须在文字上和情感上有一定的积累,形成了写作的冲动。这与作文教学和学习行为是两回事。作文要首先学会做人,这从写作的核心能力出发,当然是正确的。但学会做人是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把它完全托付于作文教学,显然放大了作文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实际上是模糊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使作文教学理想化、道德化、虚幻化。所以,我们要明确,作文课程必须符合课程的基本要求。更直白地说,作文课程必须明确各年级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哪些能力,达到何种交际目的,形成何种语言水平。在作文课堂里,如何传授这些知识,如何形成这些能力,如何达成交际目的,如何提高思维和语言水平。   现在的课程标准,只是大体规定了各年级的作文能力要求,这样做,自然是给各地编纂作文教材留下自由的空间,其用心是正确的,也符合课程标准的宗旨。但真正编篡作文课程教材,则必须将这些要求细节化、明确化、可操作化。
  2.写作内容安排要合理、科学
  作文也是一门课程,不要过分强调它的特殊性。过分强调特殊性,就陷入了各说各话的陷阱,人言言殊,各执一词,没完没了,永远也无法构建严肃的学科体系。既然是一门课程,就要根据现代写作理论和写作教学实际,研究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研究各种知识的交融、变化、升华的规律。研究怎样随着课程的深入,让学生一步步向上攀升,达到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研究各年级、各学段之间,在作文教学上的逻辑联系,从而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课程体系。
  3.教学要求要细化到字、词、句、段、章
  中学语文对学生认字比较忽视,真正熟练掌握3700多个常用字的学生,为数不多,这在高考中已经充分显现。所以,我们至少要坚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700个常用字的底线,在每一个年级或学段,明确要求熟练掌握多少汉字,并在作文教学上得到体现。对语文水平高的学生,还应该明确要求认读繁体字的数量。这个任务,不是作文教学单独能够承担的,应该和语文教材配合解决。
  词汇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凡是写作水平高的学生,他的词汇积累一定比其他学生要多,这是一个铁律。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也证明了这一点。莎士比亚全集用了8万多词,鲁迅作品用了6万多词,都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家。词汇丰富,表达确切,区别细微,一词传神,风格独特,这就是词汇的力量。我们首先要在课文教材和作文教材上明确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量,认识其字形,区别其意义,体会其韵味,明白其风格。可以明确规定一篇作文的最低词汇量,并把词汇量作为作文评定的要素之一。
  句子,或者准确地说是句式,也是构成语言魅力的重要因素。要明确要求学生应该熟练掌握何种句式,并能够识别、体会、运用各种句式,了解不同的句式对表达效果的影响。高中阶段还应该引入句群知识,因为这对他们形成严密的思维、严格的条理、严谨的逻辑极有助益。
  在写作教材上,还应该介绍和研究段落知识。包括段落的意义、价值、功能等内容。特别是对文章内容、结构有重大影响的特殊段落,要深入研究和实践。这种知识放在写作课程中比放在课文课程中更有其合理性。要明确要求在某一时段必须学会运用某种段落。
  要归纳、介绍、训练各体文章的基本篇章结构,并附以范文,或者标明在课文教材中的例文,做专门地分析研究,让学生学会各种文体的基本篇章结构以及变化的奥秘。
  4.要营造真实或拟真的写作环境
  交际教学法认为,写作不仅仅是一种产品,一个过程,还应该是一种基于社会真实情境的社会交流和意义建构。写作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灌输,也不仅仅是遣词造句谋篇的技能和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的心智技能,而是学生同教师、同学、家长、社会环境、生活情境等互动交流中进行的一种言语生命的建构,也是学生的创造和灵性的激发。所以,教材应该设定真实具体的社会环境,让学生面对真实具体的对象,写出心灵交流的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完成一次真实自然、情感充沛的写作实践。对某些难以实现的环境,教材也可以设定模拟的社会环境、生活情景,使学生在接近于真实的情景下完成交流。
  三、教学的突破
  1.教学内容的突破
  现在的作文课堂多是坐而论道、抽象空洞的写作技巧训练课,是苦思冥想、言不及义的思维分析课,是无病呻吟、假仁假义的道德教育课,其病根在于脱离现实生活、脱离教学目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课堂和生活之间的通道打通,将生动的生活引入课堂,也就是说,把中学作文教学从单纯的为应试服务转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简而论之,就是作文教学不再只限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这三种高考常用文体,而应该从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生活需要出发,从他们准确流畅的表达需要出发,确定各式各样的文体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中学作文教学能够准确自如地选择恰当的语言向不同的对象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思想。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更高的文学性、哲理性、逻辑性的表达能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缺乏明确的台阶,企图一步到位。
  2.教学形式的突破
  现在通行的教学形式分为课前指导、课中指导、课后点评三步。课前指导的重点是审题、立意、文体等问题,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面向全班,但往往只能对少数同学有效。课中指导主要是个别指导,往往挂一漏万。课后点评,往往是优秀作文展示和普遍缺点纠正。这种作文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学生收获悬殊大。
  随着内容的扩大,教学形式就会有一个突破。交际作文教学,要求真实的写作情景或者模拟真实的写作情景,这就必然要求作文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不断变化。当真实的写作情形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作文的指导就必须灵活而切合实际。而学生面对真实的交际对象,其写作也会因个性不同、修养不同呈现不同的表达结果。教师面对这些不同的学生,其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必然生动活泼、灵活多变。如此一来,写作就不是苦思冥想、向壁虚构,而是一种真正的需要,一种解决生存、生活的必要,这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达到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表达对世界的真实感觉。
  3.评价标准的突破
  现在的作文评价标准,基本以高考标准作为最高标准,很多学生在这个标准上是不合格的。从各地高考作文分数来看,每年都在及格线附近徘徊。从选拔的角度来说,这也许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却大谬不然的。这个高考标准是不能完全衡量学生的真实作文水平的,原因是高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片面性。高考在限定时间内要求考生写一篇符合出题者意图的800字以上的文章,其实,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作文情景和作文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要突破现有的片面的评价标准,根据现实生活对学生的作文实际要求,确立新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在评价范围上,要在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的基础上扩展到实用文体,在评价标准上,要根据社会对文字的现实需要,做到文从字顺、明白清楚、逻辑合理、格式正确即可。这样的标准,表面看,是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但实际上舍弃了那些看起来美妙而其实根本无法达到的目标。至于有些在写作上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完全可以用另外更高的标准要求他们,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特殊需要的高水准写作人才。但我们不能用这种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更是弱点、软肋。但换一个角度看,又是中学教学提升效率、提高水准的突破口。很多教师已经作了艰苦的努力,还需要更多的教师继续探索,形成一个新的作文观念,建立一套新的作文教程,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系列新的评价体系,这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210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24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