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学生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丽民

  摘要: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发展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
  关键词:层次性 经常性 创造性 实用性 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35-02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给学生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的课外作业,这些作业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而沉重的课业负担,不但没有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还使得学生更加讨厌学习。因此,如何有效的布置语文作业成了老师们共同追寻的目标。笔者从教多年,对课外作业的布置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整理如下,希望能给同行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 注重个性发展,布置层次性作业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行为能力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让全班学生同做一道题,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和个性发展。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坚持差异理论,因材施教,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教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笔者布置的基本作业是诵读古诗,或是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的内容;而提高作业则是把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或是画一幅趣味盎然的诗意图。学生可选做其中的任意题目,当然也可以兼做多题。
  2 培养良好习惯,布置经常性作业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习惯问题。”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惯培养是小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我们苏教版小语课本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在每一学段的每一册教材中,如勤查字典的习惯、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学语文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更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教学应把习惯培养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年级学生,开始学习预习课文了。怎样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呢?笔者首先在课内以教材为例,指导学生分步骤预习课文:1.先把课文朗读一至数遍;2.在课本上圈画出生字新词和疑难句子;3.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4.扫清阅读障碍后,自由朗读课文,从而达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的初读目标。学生清楚了预习的步骤,预习的效率就会大增。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预习训练,学生就会摸索出预习课文的规律,逐步形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3 开发儿童潜能,布置创造性作业
  创造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潜能,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潜力。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续,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空间运用知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力,开发其潜能。
  学了课文《梦圆飞天》后,笔者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一些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的材料(图片、文章),也可自己大胆创新,“制造”出更先进、更方便的航天工具(画图并配以介绍),准备在班级办个“新世纪太空飞行器展览”。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有能飞上月球、火星的家庭旅游飞船,有随着周围颜色变化而不断改变“保护色”的航天侦察机,有能长期漫游在太空的节能设备先进的宇宙1号飞船……看着学生精心设计的飞机图片,听着他们栩栩如生的介绍,我不禁感叹: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4 进行情感熏陶,布置实用性作业
  一年中,有许多重大节日,如春节、三八节、端午节、儿童节、国庆节、中秋节……笔者经常抓住过节这个契机,根据节日的不同特点布置一些灵活实用的作业,在增添节日的气氛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八”前夕,笔者满怀深情地对学生说:“明天是三月八日,是母亲的节日,你们准备怎样向自己的妈妈表示祝贺呢?今天的作业是送一份妈妈喜爱的节日礼物。”话一说完,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说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活,有的要做一张精美的贺卡,有的准备写一篇歌颂妈妈的作文……在家长们的反馈意见及学生的日记中,笔者看到了这次活动的效果,真是“收获多多”!通过这些作业,小学生学以致用,活用语文,并能在各种具体的节日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5 培养实践能力,布置研究性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教育主张让小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有益的语文营养,大语文教育指导下的作业设计应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型课程,具有时代感和创新精神。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中,我们可不能荒废了“研究性学习”这块宝贵的资源。每个学期,我所教班级的学生都会接到“专题研究”的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研究的课题来源渠道很多:
  (1)课题可以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诸如“早餐吃什么?”“动物园里孔雀为什么会开屏?”“展览馆里的恐龙骨骼很大,它们原来生活在什么时代?有哪些种类?”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研究课题:“沭阳小吃”、“孔雀”及“恐龙家族”等。
  (2)课题可以来源于课本。课文《夜晚的实验》中写的是夜晚的蝙蝠通过“耳朵”这个感觉器官来辨别道路的事,还有哪些动物也不是靠眼睛来辨别方向的?学生产生了疑问,课题由此而生。而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后,很多同学对《水浒》发生了兴趣,有的要研究好汉个性,有的对小说里的“老虎”情有独钟,要研究施耐庵怎么会写出这么生动逼真的老虎,还有的要研究中国的“酒”文化。
  (3)课题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不同关注点。男孩子喜欢玩打仗,对刀枪等武器感兴趣;女孩子喜欢花草,研究植物环保的多一些。就是大家都喜欢的小动物,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男生喜欢狮子、老虎等凶猛的野兽,女生则喜欢小猫、金鱼等温顺可爱的小动物。
  有相同或相似课题的同学聚到一起,成立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制定研究计划,利用休息日,他们通过观察记录、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对本组课题进行研究,其间在组内可进行互相交流研究信息,组内收集资料等方式巩固成果。在研究进入一个阶段后,老师可根据进展情况安排课题研究汇报会,以组为单位展示研究成果。
  专题研究性作业,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只有根据教材的特点、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来设计语文课外作业,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的内心需要,而不是负担,才能将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55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