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金峰

  摘要:本文针对“面向全体学生施教,这一永恒主题,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它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情趣 激发兴趣 差异 引导
  音乐是在人类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欣赏音乐、感知音乐应该是人类本身具有的基本素质。然而,长期以来音乐课本身的学科地位在家长、学生的心目中是比较靠后的,而且现在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因此在音乐课上就很难调动学生应有的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关注音乐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循序渐进。下面谈一谈我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一、强调课堂情趣,激发学习热情
  如果说音乐课更有趣,更容易,自然会拉进学生与音乐课的距离。因此,还是要从音乐课的趣味性入手吸引住学生。首先教师要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这不仅包括导课,还包括在深入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的抓住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一)巧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老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善于运用课堂机智巧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在引导学生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时,就首先引入了根据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电视剧学生们都看过,而《好汉歌》更是大家熟悉且喜爱的歌曲,虽然这首河南民歌大家并不熟悉,但经过这样一过渡,同学们都显示出了想听并且想学这首民歌的热情。
  (二)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知识
  各门学科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音乐课和美术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无限的联想,我经常引导学生在听音乐时积极展开联想。由声音想到画面,或由画面想到声音,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创造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音乐画。
  而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例如艺术歌曲《菩提树》《欢乐颂》等音乐作品都是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又是文学创作的灵感。因此在讲这类课时,可又与语文课文的内容相互连接,从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三)利用音乐自身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一段好的音乐本身就是吸引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好听的音乐自会吸引住学生的耳朵。有一名老师在上流行音乐一课时,根据他弹得一手好吉他的特长,就用自弹自唱《童年》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这位老师悠扬的吉他声和动听的歌声立即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课便很自然的进入了。
  二、关注个性差异,享受成功乐趣
  (一)榜样带动,全员参与
  学生们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天生乐感好而且比较大方。有的且恰恰相反,没有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熏陶,在音乐课上的表现有些胆怯。为了鼓励所有的学生,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其中“榜样带动,全员参与”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执教《祖国颂歌》一课时,我先请歌唱得好,能大胆唱的同学起来唱,再请全体同学跟他一起唱,久而久之 它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就逐渐的浓厚起来,对音乐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小瞬间,大文章
  我们一线教师都知道,有时一节课会被几个调皮的学生给搅乱,这些学生大多是缺少一些音乐天赋,本身对音乐课的兴趣不大的男生。对于他们,音乐老师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关注,才会换来它们对音乐课的兴趣。我想,缺少音乐天赋得人肯定也有被音乐打动的时候。作为音乐老师一定要抓住一些美丽的瞬间“大做文章”。当他们偶尔被音乐打动,静下来倾听的时候;当你的精彩翻唱博得他们瞩目的时候……你一定要对他们大加赞赏,甚至要用夸张的语言告诉他以及所有的同学——“他很有乐感,而且懂得倾听”。用及时评价去打动他,鼓舞他,时间长了他就会喜欢上音乐课。当然,学生的乐感会在这种自信心的带动下,不断加强。
  这些都充分说明: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关注音乐课,首先我们就要关注更多的学生。真正贯彻新课标提出的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转变。只有这样音乐课才会更受关注,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90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