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明艳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加快内涵式的发展,就必须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结合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和问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完善制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因地制宜,改善科研条件和环境;立足实际,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69-02
  高职高专是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形势和生产力水平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高职高专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高职高专教育要突出实用性,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为培养重点。而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国情的差异,在高职高专,科研工作显得高不可攀,望尘莫及。不重视科研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的发展,制约了高职高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笔者拟分析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以及高职高专教师科研现状及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构想。
  高职高专教师科研
  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等性、职业性,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就是要根据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使学生读书期间就能顺利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这就需要高职高专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高专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游刃有余,培养出高质量的高职人才。
  是高职高专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高职高专教师的“双师”素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高职高专教师要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雄厚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开发研究能力,要能结合生产和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科研素质是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精神、形成自我专业特色的内在动力。
  是高职高专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就告诉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现在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还就诸如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示范性院校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要求。所有改革都离不开教师,但目前高职高专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欠理想。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学要有所创新外,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样至关重要。“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钱伟长院士的这句话是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精辟论述。高职高专教育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教学、科研“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教学改革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高职高专教师科研现状及问题
  科研意识不强 大多数高职高专教师认为,科研是普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高专院校是以教学为主的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即可,科研工作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没必要搞科研。对有利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大多数高职高专教师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错误地认为那是企业和行业的事,与高职高专院校相隔甚远。
  科研目的不明确 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科研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职称晋升而申报课题或撰写论文,职称晋升结束后就不再搞科研,从而导致有的教授或副教授多年没有科研成果。有的高职高专院校为促进科研把科研成果与教师考评挂钩,部分教师为完成科研任务而被动进行科研。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科研本身的内在动力,也无法体现科研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从而产生许多不良后果。
  科研成果等级偏低 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数从中专改制而来,其教师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由于原来的中专学校对科研要求不高,教师对科研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有一定的欠缺。另外,大部分教师受外语水平的限制,难以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科研动态。部分教师缺乏综合研究能力,不完全具备包括研究方案设计、资料收集和处理、调查研究和提炼研究结论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研究素质。基于此,很多高职高专教师尽管力所能及地进行科研,也发表了不少论文,但科研成果等级总的看是偏低的。
  科研条件不理想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科研课题申报、科研工作条件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尽管部分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方面有兴趣和激情,但要取得较好的成果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另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经费就少,有限的资金已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教师很难获得科研经费的大幅度支持。加之校际、校企、校政等合作交流的渠道不畅通,教师很少进行社会实践或到企业一线参与解决实际问题,而高职高专科研主要应以实践应用和实践开发为主,这就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科研团队合作少 很多高职高专教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科研。部分教师由于科研能力较强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大多数教师而言,特别是年轻教师,由于不熟悉科研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组建科研团队,在科研的过程中摸索时间长,效果不理想。   科研精力不够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高职高专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的调整充实和新专业的开设使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可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加大了高职高专教师的工作难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职业适应的难度,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职业压力。同时,由于高职高专发展速度快,高职高专院校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比例很高,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上“两头抓”,而高职高专学生难管是公认的事实,并且由于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专职教师少,课程任务重,高职高专教师负担沉重,从事科研的精力也随之减少。
  提升高职高专教师
  科研能力的途径探索
  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职高专院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形成特色,创出品牌。科研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教师不搞科研,就无法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与最新技术,就无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高职高专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能不断摄取知识,自我更新、独立钻研、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方法进行指导。因此,从高职高专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看,高职高专教师要提升科研能力必须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一方面,要加强科研的主动意识,有敢于尝试的勇气,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与申报,积极主动地到生产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虚心学习别人科研成功的经验,通过积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完善制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高专院校很缺乏名家、大师级的科研领军人物。因此,在科研队伍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团队作用,高度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争取走“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道路,把重点放在对校内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上,依靠自身力量,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科研实际的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同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高职高专教师的科研能力。
  因地制宜,改善科研条件和环境 高职高专院校学术氛围不浓、科研条件不理想是客观事实,短期内也不可能彻底改变。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尽量改善科研条件。如,可以通过积极寻求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他们先进的科研条件申报项目、从事科研活动;也可以通过校际、校企、校政合作等各种渠道参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各种研究工作。这些都可以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突破科研条件困境的途径。
  立足实际,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高职高专教师进行科研时大多数注重思辨研究,不注重与基础教育和相关行业密切联系的应用性、实践性研究。教师科研个体化和分散化导致很多科研选题层次不高,理论思辨多,实践研究少,导致成果实际应用或成果转化不理想。同时,大多数科研不注重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知识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缺乏科研成果的转化意识。其结果是,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及科研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突出。因此,要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引导教师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入手,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参考文献:
  [1]肖晓莺,张稳根,蒙生木.论高职教师科研综合素质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2]李胜利.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3]谭荣波.提高师专教师队伍科研素质的几点设想[J].广西高教研究,1999(3).
  作者简介:
  杨明艳(1974—),女,云南永德人,法学硕士,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教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11686.htm